明清廣東東江流域森林變遷及其成因
[Abstract]:The Zhengdong River Basin, specifically, includes Huizhou, Heyuan, Shanwei and Dongguan in the Dongjiang Delta. Since the 1980s, there have been occasional references to forest changes in the Dongjiang Basin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works on the history of fores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ch as Zhang Jingqing's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Guangdong's forests, the brief History of Guangdong's forests, and the'Guangdong Provinc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Forest changes in Hainan. "is the earliest panoramic study of Guangdong forest and its vicissitudes in China."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分類號】:K928.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古開弼;民間規(guī)約在歷代自然生態(tài)與資源保護活動中的文化傳承[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冼劍民,王麗娃;明清時期佛山城市的環(huán)境保護[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劉正剛,唐偉華;從會館看清代海南的發(fā)展[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王元林,鄧敏銳;明清時期海南島的媽祖信仰[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劉正剛;劉軍;;明清冼夫人崇拜與地方經(jīng)濟變遷[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范金民;;商幫探源述流[J];浙江學刊;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實;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狀況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2 孫陽;三峽庫區(qū)水環(huán)境人口容量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3 周t ;清代廣東鹽業(yè)與地方社會[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譚志詞;越南閩籍僑僧拙公和尚與十七、十八世紀中越佛教交流[D];暨南大學;2006年
5 王福昌;生態(tài)·社會·共同體[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海麗;北朝墓志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小聰;清代長樂客家遷臺探究[D];南昌大學;2007年
2 溫春蕾;清代珠江三角洲戲劇演出的社會史考察[D];暨南大學;2007年
3 羅_g;明清海南社會經(jīng)濟中的女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4 高寧;南漢時期興王府城形態(tài)結構初步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聲波;吳理清;;明清廣東東江流域森林變遷及其成因[J];江漢論壇;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鄉(xiāng)黨委書記 侯永明 鄉(xiāng)長 李紅;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xiāng)[N];云南科技報;2008年
2 畢瑋琳;凈月潭景色分外妖嬈[N];吉林日報;2008年
,本文編號:2402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240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