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xiàn)遠古及夏代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文明——《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與夏代的興起探索》評介
[Abstract]:......
【作者單位】: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K928.6;K2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京力;;歷史知識、歷史記憶與民族創(chuàng)傷——讀柯文Speaking to History:The Story of King GouJia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J];近代史研究;2011年03期
2 朱麗霞;;史學研究的新收獲——評吳仁安教授《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成臻銘;;五十四年來明代土司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王一帆;傅輝;;清代河南四府賦稅豁免時空特征及其機制研究[J];蘭州學刊;2011年06期
5 王玉亮;;冀西北地區(qū)與人文始祖黃帝[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孟憲實;;唐太宗的治國密碼[J];共產(chǎn)黨人;2011年0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曉卉;;宋代以前“博士”流變考釋[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彭邦本;;禹族西興東漸及其在黃河中下游的活動初探[A];禹城與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3 ;省史學會將與中國先秦史學會、邯鄲市史學會一起舉辦“全國趙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A];河北史學會通訊(1987)[C];1987年
4 張之恒;;禹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功績[A];禹城與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5 李先登;;論五帝時代[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五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鄭古都與中原文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謝元魯;;論“揚一益二”[A];唐史論叢(第三輯)[C];1987年
7 黃烈;;評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特點——代序[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8 馬興東;;開拓“睦鄰友好、共同發(fā)展”之路——云南省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A];2005:歷史的輝煌——紀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護國運動90周年[C];2005年
9 胡阿祥;;東晉南朝人口南遷之影響述論[A];六朝歷史與吳文化轉(zhuǎn)型高層論壇論文專輯[C];2007年
10 李瑞蘭;;大禹文化與民族精神[A];禹城與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1300年后夢回唐朝[N];珠海特區(qū)報;2008年
2 記者 丁艷;先周歷史文化論壇暨慶陽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開幕[N];隴東報;2006年
3 沈剛;《漢代學制研究》——在歷史中發(fā)掘新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周文玖;“能具史識者,必具史德”[N];學習時報;2006年
5 連天 盧慧紅;僑史學會成為“僑務(wù)智庫”[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6 高俊;史學魅力在于真善美的統(tǒng)一[N];鄭州日報;2006年
7 書評人 孫明;馮道,這個極端年代的極端典型[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8 周文玖;史學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N];學習時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陳香;孟憲實 被誤讀的唐高宗和被誤讀的唐史[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葉曉楠;中華炎黃壇凝聚民族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郭志安;北宋黃河中下游治理若干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趙瀾;唐代喪服制度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冬青;明朝朝貢體系與十六世紀西人入華策略[D];復(fù)旦大學;2005年
4 卜奇文;清代澳門與廣州經(jīng)濟互動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仉惟嘉;論金代河患[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舉;漢武帝興水利與西漢王朝興衰的關(guān)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趙亞鋒;夏、商、周三族種系構(gòu)成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趙亮;北宋城市的區(qū)域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5 王一帆;清代河南省簡明賦役全書結(jié)構(gòu)分析與歷史賦稅數(shù)據(jù)庫設(shè)計[D];河南大學;2007年
6 王建花;論三國對峙背景下的侯景集團[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四方;秦漢西北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災(zāi)害關(guān)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繼憲;南北朝自然災(zāi)害統(tǒng)計與初步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9 彭展;唐代蝗災(zāi)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10 郭建萍;西漢的教化思想與教化形式[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01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240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