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地區(qū)地名演變問題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本文關鍵詞:湖南邵陽村落名稱及其區(qū)域分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沂水縣地名的語言文化特征探析
【緒論】沂水地名變更與文化特點探究緒論
【1.1】沂水地名的語音分析
【1.2】沂水縣地名的詞匯分析
【1.3】沂水地區(qū)地名的修辭格分析
【第二章】沂水地名中的地域文化內涵
【第三章】沂水地名的更替演變
【第四章】沂水地名的語言問題與規(guī)范化
【結語/參考文獻】沂水地區(qū)地名演變問題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語。
地名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符號,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空間。地名屬于詞匯系統(tǒng)的專有名詞。在語音方面,沂水縣地名以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地名占大多數,沒有刻意追求節(jié)奏感和平仄格式。結構上,絕大多數地名符合“專名+通名”格式,也存在“專名型”地名。
地名用詞非常豐富,不僅有相當數量的方言土語詞,還存在少量的文言詞、歷史詞。多重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沂水地名附加了一層生動、活潑的語言色彩,這對地名的定位性和示類性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豐富了地名的基本功能。
沂水地名屮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沂水深厚的山崮文化和歷史悠久的沂沭河文化,體現了平民百姓重視宗族血統(tǒng)、重視歷史文化、重視吉祥如意以及重視經濟文化的心理因素。
沂水地名的更替演變情況非常復雜,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有:人口的消漲、避免重名、追求吉祥典雅、諧音與訛傳、命名理據的變更和政治因素的影響。沂水地名在更替演變中也呈現一些鮮明的特點:命名主體專一化、地名結構規(guī)范化、地名用語典雅化、地名使用科學化。
針對沂水地名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議,以期能夠提供給當地政府的民政部門(地名科)和語委部門,,作為未來沂水地名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工作的參考。
本文存在不少有待補充和完善之處。本文對沂水地名的語言文化考察只是初步的,不夠深入和細致,特別是缺少與其他地名的比較研究,無法將沂水地名中一些獨特的特點彰顯出來。另外,由于年代久遠,口頭語言相傳,有些歷史文化痕跡湮滅或不甚清晰,溯源工作比較困難。實地調查取證不夠充分,地名和地域文化的關系可能與客觀事實存在一定出入。規(guī)范化方面,沂水地名漢語拼音使用的情況本文也沒有涉及。所有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補充完善。
參考文獻:
1.專著類:
[1]常敬宇。漢語詞匯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褚亞平。地名學基礎教程[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4.
[3]褚亞平。地名學論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郭錦桴。漢語地名與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5]華林甫。中國地名學史考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6]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7]李如龍。地名與語言學論集[M].福州:福建地圖出版社,1993.
[8]李如龍。漢語地名學論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10]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11]牛汝辰。中國地名文化[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3.
[12][英]帕默爾。語言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13]錢曾怡。山東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1.
[14]邱洪章。地名學研究[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
[15]山東省地名研究所。山東省地名志[M].濟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1999.
[16]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史志編纂委員會。沂水縣志[M].濟南:齊魯書社,1997.
[17]孫冬虎,李汝雯。中國地名學史[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7.
[18]王際桐。地名學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
[19]王志民。齊魯文化研究[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
[20]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1]游汝杰。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2]張公瑾。文化語言學發(fā)凡[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3]中國地名學研究會。地名學研究文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
[24]中國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地名學文集[M].北京:測繪出版社,1985.
[25]中國地名學研究會。地名學研究文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
[26]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7][蘇]朱奇戈維奇。普通地名學(崔志升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論文類:
期刊論文:
[28]安紅。試談人口遷移對山東地名命名的影響[J].中國地名,2001,02.
[29]陳建民。地名知識小議[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79,04.
[30]郭錦桴。地名的語言分析[J].漢語學習,1991,03.
[31]李軍。論地名與語言[J].語言與翻譯,1988,04.
[32]劉宗棠,周逢香。沂蒙山區(qū)地名有關古語詞的文化含義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6,02.
[33]王際桐。中國漢語地名通名的規(guī)范[J].中國地名,2002,03.
學位論文:
[34]蔡偉。漢語地名的語言與文化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廣西大學,2001.
[35]陳巖。魯西南村名及其區(qū)域分布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語言大學,2004.
[36]范玲君。街鎮(zhèn)村落名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曲阜師范大學,2012.
[37]方艷瓊。忠縣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外國語大學,2014.
[38]馮雪嬌。曲阜村莊名的語言學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曲阜師范大學,2013.
[39]韓佳。懷仁縣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碩士學位論文,山西師范大學,2014.
[40]郝倩倩。嘉祥地名的語言與文化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曲阜師范大學,2013.
[41]雷麗霞。湖南邵陽村落名稱及其區(qū)域分布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14.
[42]劉宗棠。沂蒙山區(qū)自然村村名語言分析與文化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廣西大學,2003.
[43]潘聰聰。莒南村落名稱探析[D].碩士學位論文,曲阜師范大學,2013.
[44]彭虎勰。六安地名的文化語言學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安徽大學,2010.
[45]隋小真。山東省濰坊村名的語言文化考察[D].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2011.
[46]唐磊。湖南東安地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14.
[47]王永超。曲阜城區(qū)街巷名稱的社會語言學考察[D].碩士學位論文,曲阜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48]顏廷花。山東省臨沂村名的語言文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2014.
[49]楊小寧。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西安地名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重慶師范大學,2013.
[50]張燕來。北京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
致謝
我首先感謝我的導師王開揚教授,感謝老師的悉心教導。碩士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繁雜的過程,老師在百忙之中,一直關注著我的論文進展, 從論文的選題、設計、開展到整篇論文的撰寫都給予了我無盡的鼓勵和悉心的教導。對論文寫作屮出現的問題提出詳盡的修改意見。老師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學術作風深深影響著我。在生活中,老師儒雅、樂觀,樸實無華的人格魅力讓我銘記一生。
感謝沈基松老師、陳長書老師、王其和老師給予我的指導和關心,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無私的支持,是我堅實的后盾,感謝他們幫我照看著寶寶,感謝他們對我的無私奉獻。
感謝同學趙霞、梅圓春、管永紅、隋小蓮,他們在學習上和生活中給予了我許多的幫助。
感謝母校給了我再次學習的機會。
最后,我要感謝臨沂大學沂水分校的各級領導和各位老師。在教學任務繁重時,讓我能夠集中學習,可以說學業(yè)的完成,離不開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感謝。
本文關鍵詞:湖南邵陽村落名稱及其區(qū)域分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6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20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