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三山五園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價值
本文選題:三山五園 + 歷史文脈; 參考:《北京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5年03期
【摘要】:北京西北郊區(qū)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和歷史上統(tǒng)治者在這一地區(qū)營造的園林,成為清朝大規(guī)模建造皇家園林的天然基礎(chǔ)。以康熙帝建造暢春園開始,雍正、乾隆和嘉慶又先后營建了圓明園、頤和園、靜明園和靜宜園。從三山五園建造風格和特色看,它是中國園林文化的邏輯發(fā)展的結(jié)果。圓明園、頤和園和避暑山莊三大園林各具特色。從三山五園的實物表象及其內(nèi)涵中,分析其中凝聚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價值。
[Abstract]:The superior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the northwestern suburbs of Beijing and the gardens built by the rulers in this area in history became the natural basis for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royal gardens in the Qing Dynasty. Emperor Kangxi began to build Changchun Garden, Yongzheng, Qianlong and Jiaqing built Old Summer Palace, the Summer Palace, Jingming Garden and Jingyi Garden.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arden cultu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gardens. Old Summer Palace, the Summer Palace and Summer Resor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gardens in terms of their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connot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
【基金】:北京市教委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項目《三山五園歷史文化元素譜系構(gòu)建及可視化》(21311992001) 北京聯(lián)合大學(xué)三山五園研究院《三山五園歷史文化譜系構(gòu)建》項目
【分類號】:K928.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岳升陽;頤和園、圓明園周邊地區(qū)的歷史文化與區(qū)域改造[J];北京聯(lián)合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1期
2 岑大利;試析頤和園詩詞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J];北京社會科學(xué);2000年04期
3 王宋文;暢春園興廢于何時[J];紫禁城;2002年03期
4 顏素;徑有紅花護 屋有綠楊圍 驅(qū)馬稻秧布 育蠶桑葉肥——頤和園內(nèi)蠶神廟[J];紫禁城;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為樂;;有關(guān)炎、黃二帝的若干史實考[J];寶雞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6期
2 杜常順;明代留住京師的藏傳佛教僧人[J];中國藏學(xué);2005年02期
3 趙連穩(wěn);;竇禹鈞及其書院考辨[J];北京社會科學(xué);2013年02期
4 楊劍利;;清代暢春園衰敗述略[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5年02期
5 趙瑞軍;;中國古代文官制度的統(tǒng)治功能及其對當今的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11年10期
6 林梅村;;《野墅平林圖》考[J];文物;2010年12期
7 賈s,
本文編號:1887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88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