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中華民族團結的家園
本文選題:避暑山莊 + 民族團結。 參考:《中國民族》2011年04期
【摘要】:"大一統(tǒng)"是中國古代政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華民族的情結。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蘊蓄積累,到了清朝康雍乾時期,終于實現(xiàn)了穩(wěn)定的國家大一統(tǒng)局面,奠定了中國今天的版圖。一直以來人們往往把承德的避暑山莊作為古代建筑遺產(chǎn),認為它擁有舉世矚目的山水園林,其實這些認識是遠遠不夠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避暑山莊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代表性建筑,無疑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清朝的承接和載體。
[Abstract]:"Unification" is the highest ideal pursued by ancient Chinese politicians and the complex of the Chinese nation.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accumulation, to the Qing Dynasty Kangyong Qianlong period, finally achieved a stable situation of national unification, laid the territory of China today.The summer resort of Chengde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n ancient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hich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In fact, these understandings are far from enough.As the representative building of the last feudal dynasty in China,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Resort is undoubtedly the undertaking and carri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分類號】:K928.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殿芳;從避暑山莊詩看康乾御制詩的藝術價值[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2年01期
2 阮直;;避暑山莊——避不開的話題[J];江蘇政協(xié);2001年09期
3 付際紅;紀念承德避暑山莊肇建300周年中國·承德清史國際研討會綜述[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04期
4 別廷峰;乾隆御制《避暑山莊紀恩堂記》①注釋[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1年02期
5 孫繼心;從避暑山莊的三塊詩匾 看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緒[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6年03期
6 蘭曉冬;談歷史文化名城與避暑山莊的關系[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8年01期
7 季行;;僗山暑避[J];下一代;2002年11期
8 周曉梅;;避暑山莊與清代帝宮生活[J];建筑與文化;2007年12期
9 陳振遠;山莊名勝地 風雨話滄桑[J];文物春秋;1999年S1期
10 石利峰;避暑山莊為何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J];中國民族;200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畢婧;杜永安;;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2 張淑敏;;避暑山莊的戒得堂[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3 周曉梅;;匾額楹聯(lián)——避暑山莊皇家園林的點睛之筆[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4 付際紅;;避暑山莊建立與承德社會變遷[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5 楊天在;;避暑山莊的碑刻及其歷史價值[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6 梁敦睦;;從避暑山莊看皇家園林的特點[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7 李林俐;;避暑山莊周圍漢式皇家寺廟考[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8 郭林;;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加強民族團結的基本保證[A];新時期統(tǒng)戰(zhàn)理論與實踐研究——新時期統(tǒng)戰(zhàn)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9 徐興志;;避暑山莊“西線景區(qū)”環(huán)境的幾點思考[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10 劉玉文;;感慨山莊話修繕——對避暑山莊保護修繕的思考[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賈建勇;我市千株大樹自愿認養(yǎng)活動啟動 1118棵大樹“喜居”避暑山莊[N];承德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亞男;承古載今向未來[N];承德日報;2011年
3 張春英 英昊 杜濤 馮翠昕;避暑山莊博物館、市商務局認真開展“四大一推一建”活動[N];承德日報;2010年
4 逸人;避暑山莊與“主題公園”何干[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趙玉貴邋尉欣 記者 高振發(fā);山莊外廟“梳妝打扮”喜迎中外游客[N];河北日報;2008年
6 記者楊守勇;河北立法保護避暑山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7 劉若芳 楊欣欣 王海青 葛會英 李靜;清宮所藏避暑山莊檔案的發(fā)掘利用[N];中國檔案報;2003年
8 記者 成玉 徐凱;彰顯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神”與“魂”[N];承德日報;2011年
9 承河邋玉貴 記者 強勝 付明;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榮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N];承德日報;2007年
10 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 周余良 楊坤 王博;避暑山莊定位于主題公園的現(xiàn)實意義[N];中國旅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鵬;空間句法理論與傳統(tǒng)空間分析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對比解讀—承德避暑山莊空間環(huán)境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2 李莉;中國傳統(tǒng)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3 鄭齊猛;中國民族刑事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4 張春姣;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龍江大學;2004年
5 薛文禮;中國傳統(tǒng)藥業(yè)史論[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6 毛兵;中國傳統(tǒng)建筑空間修辭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7 于亮;中國傳統(tǒng)園林“相地”與“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吳天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中的和諧觀念及其當代轉換[D];南開大學;2009年
9 王芝華;執(zhí)政安全視野下的宗教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徐立錢;穆旦與英國現(xiàn)代主義詩歌[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艷麗;中國當代室內設計中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5年
2 趙晶;湘西少數(shù)民族服飾圖案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系[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馮雪;張煒小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D];蘭州大學;2007年
4 張萍;林語堂的文化身份與翻譯活動[D];河海大學;2007年
5 李思;媒介推動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何海翔;鄧小平理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文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光;新中國成立以來廣西民族團結的實踐與經(jīng)驗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9 朱小樂;黨在新疆開展民族團結的歷史進程及其經(jīng)驗初探[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600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76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