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隋唐“磧口”
本文選題:磧口 切入點:隋唐 出處:《人文雜志》2007年01期
【摘要】:首先根據(jù)對史料的分析,指出隋唐時期幾個磧口的不同位置,進而試從文字發(fā)展源流探索“磧口”一詞的含義變遷。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of several Qikou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then trie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changes of the word "Qikou" from the source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分類號】:K928.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光偉;;千秋功罪——對王安石變法得失的幾點思考[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陳麗霞;;淺談中國民歌質(zhì)樸的地域性[J];大眾文藝;2011年11期
3 沈文凡;彭飛;;隋唐東北邊塞詩創(chuàng)作述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4 彭麗;;略論隋唐時期代州總管府[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彭麗麗;;論影響中國民歌特色的要素[J];成才之路;2011年21期
6 馮敏;;隋唐時期絲綢之路貿(mào)易管理政策析論[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王文燕;;手捏戲文的人文之光[J];美術(shù)向?qū)?2010年03期
8 許云麗;;隋唐時期壁畫漫談[J];考試(教研);2011年08期
9 尹瑩;;文學文本中的重慶[J];咸寧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米靜霞;張立衡;;探討藝術(shù)的審美角度[J];大眾文藝;2011年1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文玉;;隋唐時期西北地緣政治的變化及其特點[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2 鄧可卉;;古希臘與中國隋唐時期太陽運動理論的比較[A];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杜曉黎;;隋唐時期呼和浩特地區(qū)草原絲路貿(mào)易與貨幣[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三輯)[C];2003年
4 文芳;;論隋唐時期草原絲綢之路貿(mào)易及貨幣[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5 朱順金;;淺談隋唐時期龜茲白氏政權(quán)之始末[A];“絲綢之路與龜茲中外文化交流”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蕻;;慧海大珠性圓明[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7 胡阿祥;;《江南社會經(jīng)濟研究·六朝隋唐卷》前言[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何永彬;;地域旅游形象塑造與營銷研究[A];2005年滇黔桂三省區(qū)五州市氣象協(xié)作區(qū)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9 姚佳音;葉進;;隋唐時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證中的運用[A];仲景醫(yī)學求真(續(xù)一)——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五屆仲景學說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邢富華;;略論隋唐時期太原、洛陽的祆教[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輯)——中國古都學會2003年年會暨紀念太原建成2500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景愛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民族雛形形成于隋唐時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記者 王亭亭 張文慧 通訊員 楊秀春;磧口美錦大酒店奠基開工[N];呂梁日報;2011年
3 陳平;磧口蝶變[N];呂梁日報;2011年
4 記者 李燕鋒 實習生 夏子晴;“一城”薈萃800文物滿眼盡是隋唐盛景[N];洛陽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王玉平 實習生 袁和泉;隋唐時期白種人曾來過固原[N];華興時報;2009年
6 田曉光;隋唐時期的茶酒故事[N];中國檔案報;2010年
7 郭丕漢;黃河磧口古鎮(zhèn)[N];山西日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栗美霞;錦繡磧口再展獨特藝術(shù)魅力[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9 高寒云;旅游扶貧看磧口[N];山西日報;2002年
10 王晉磊;呂梁將投巨資打造“5A級磧口”[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祥娟;隋唐京兆韋氏家族文學論考[D];吉林大學;2010年
2 徐燕;隋唐故事考論[D];揚州大學;2010年
3 魯統(tǒng)彥;隋唐時期僧尼角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裴艷艷;王安憶小說主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5 劉天琪;隋唐墓志蓋題銘藝術(shù)研究[D];西安美術(shù)學院;2009年
6 李園;孟浩然及其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熊艷娥;陸龜蒙及其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孟云飛;兩晉書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9 何嬋娟;以嘉yP為中心的散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路海洋;社會·地域·家族:清代常州古文與駢文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品屏;隋唐印風的成因、特征及其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義;隋唐間諜初探[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3 邵京彩;三燕至隋唐時期朝陽城市地理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丁玉蓮;隋唐祥瑞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學林;北朝至隋唐時期穆氏家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董樹代;隋唐大族婚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平平;隋唐時期音樂科技史料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8 來霞霞;隋唐時期青海草原戰(zhàn)爭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卜祥偉;隋唐時期河洛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10 郭韻雯;《古今圖書集成》中的竟陵派[D];黑龍江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687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66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