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人文地理論文 >

山地科學的重點問題與學科框架

發(fā)布時間:2018-03-25 19:48

  本文選題:山地屬性 切入點:山地科學 出處:《山地學報》2012年06期


【摘要】:現(xiàn)代社會面臨全球性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的嚴重挑戰(zhàn),山區(qū)作為我國未來發(fā)展的戰(zhàn)略后備地將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資源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山地災害防治以及山區(qū)國土整治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需要科學的指引。從山地的概念和屬性入手,論述了山地科學在地理科學中的地位,討論了山地科學與山地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構畫了山地科學的學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學近期應關注的5個重點領域:1.山地環(huán)境演變過程與作用機理;2.山地自然資源開發(fā)與保護關系;3.山區(qū)城鄉(xiāng)關聯(lián)發(fā)展模式;4.山地自然災害形成機理與減災途經(jīng);5.數(shù)字山地與虛擬現(xiàn)實技術。加強山地基礎科學問題和分支學科的研究,將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地理科學,并為山區(qū)資源和環(huán)境的科學管理奠定基礎。
[Abstract]:The modern society is facing the serious challenge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As the strategic reserv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mountain area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utilization of mountain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mountain disaster prevention, mountain land management and so on, need scientific guid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mountain science in geography science from the view of the concept and attribute of mountain area.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mountain science and mountain science are discussed, and the disciplinary framework of mountain science is constructe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key areas that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the near future of mountain science: 1.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mountain environment 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untain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4.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untain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reduction of mountain natural disasters. Digital Mountain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basic problems and branches of Mountain Science, It will further enrich and develop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ounta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huán)境研究所;
【基金】: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KZCX2-XB3-08)~~
【分類號】:K9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程鴻;我國山地資源的開發(fā)[J];山地學報;1983年02期

2 趙松喬;我國山地環(huán)境的自然特點及開發(fā)利用[J];山地學報;1983年03期

3 馬藹乃;錢學森論地理科學[J];中國工程科學;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馬藹乃,鄔倫,陳秀萬,程承旗,毛善軍;論地理信息科學的發(fā)展[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2年01期

2 周立三,佘之祥;中國農(nóng)業(yè)地理和土地利用的近期研究[J];地理學報;1990年02期

3 劉闖;陜西秦嶺西段土地類型結構與綜合自然區(qū)劃[J];地理研究;1986年02期

4 余大富;山地土壤開發(fā)芻議[J];山地學報;1985年01期

5 鐘祥浩;20年來我國山地研究回顧與新世紀展望——紀念《山地學報》(原《山地研究》)創(chuàng)刊20周年[J];山地學報;2002年06期

6 王愛民,劉宇;祁連山東段北坡農(nóng)業(yè)景觀帶人地交互作用[J];山地學報;2002年06期

7 陳百明;加強山地科學研究,促進山區(qū)資源、綜合開發(fā)與經(jīng)濟發(fā)展[J];資源科學;199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藹乃;;地物的成像光譜特征研究[A];成像光譜技術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章紅寶;錢學森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寶祥;生態(tài)文化與山地旅游賓館設計[D];重慶大學;2007年

2 劉石磊;風景旅游區(qū)度假酒店設計的地域性表達[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藹乃;遙感信息模型與地理數(shù)學[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2 馬藹乃;航天信息與地理信息一體化網(wǎng)絡系統(tǒng)及其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3 趙松喬;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區(qū)劃的一個新方案[J];地理學報;1983年01期

4 程鴻;我國山地資源的開發(fā)[J];山地學報;1983年02期

5 趙松喬;我國山地環(huán)境的自然特點及開發(fā)利用[J];山地學報;1983年03期

6 丁錫祉,鄭遠昌;初論山地學[J];山地學報;1986年03期

7 鐘祥浩;山地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山地環(huán)境學[J];山地學報;1998年02期

8 鐘祥浩;;山地環(huán)境研究發(fā)展趨勢與前沿領域[J];山地學報;2006年05期

9 周萬村;江曉波;;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發(fā)展軌跡與數(shù)字山地構建[J];山地學報;2006年05期

10 丁錫祉,,鄭遠昌;再論山地學[J];山地學報;1996年02期



本文編號:166457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66457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a11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