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五條巷的歷史與風貌
本文選題:泰州 切入點:名勝古跡 出處:《檔案與建設》2012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古城泰州自西漢設置海陵縣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城內外大街小巷密集,名勝古跡眾多。街巷有長有短,有窄有寬,曲折不一,形態(tài)各異,格調不同,含義豐富多彩。在眾多的水鄉(xiāng)深巷中尤以北門外打牛汪處"五條
[Abstract]:Taizhou, the ancient city of Taizhou,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2100 years since it was set up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streets and lan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ity are dense, and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nd historic sites. The streets and alleys are long and short, narrow and wide, twists and turns, different shapes and different styles. The meaning is rich and colorful. In many waterways deep alleys, especially outside the north gate to beat cattle "five"
【作者單位】: 泰州市城建檔案館;
【分類號】:K928.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峻翔;;文昌盛世 鐘靈毓秀——泰州文昌閣重建記[J];江蘇地方志;2005年06期
2 白郎;康泰森;陳錦;陳旭;;閬中“掘金時代”的另類[J];中華遺產;2007年03期
3 金陽;景觀處處的泰州大地[J];小城鎮(zhèn)建設;2001年08期
4 諸祖仁,,顧維俊;藝海銜石[J];藝術百家;1994年03期
5 戴峻翔;;滄桑千年說光孝[J];風景名勝;1997年03期
6 范敬宜;;重修望海樓記[J];黨建;2011年02期
7 黃熾;孔尚任研究零札[J];齊魯學刊;1981年04期
8 嚴寶根;;“鳳凰城”——泰州[J];傳媒觀察;1984年09期
9 彭長卿;震鈞、李范之論泰州教[J];明清小說研究;1995年03期
10 李健才;關于金代泰州、肇州地理位置的再探討[J];北方文物;199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顯清;;從《大明律》和《大誥》看朱元璋的“鋤強扶弱”政策[A];明史研究論叢(第二輯)[C];1983年
2 趙現(xiàn)海;;明代總兵制度的起源[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3 張同生;;朱元璋治邊、治黔思想的啟示[A];開發(fā)中的崛起——紀念貴州建省590周年學術討論會文集[C];2004年
4 俞美玉;;劉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5 林金樹;;明代百官車制初探[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6 張兆裕;;明初國事與術數(shù)[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7 楊西巖;;朱元璋奪取元大都之戰(zhàn)[A];紀念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建立十周年歷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論文集[C];1988年
8 申萬霞;;泰州水文化的昔日輝煌與今日訴求[A];江蘇省地方志學會成立10周年紀念大會暨地方志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4年
9 余三樂;;明洪武朝與高麗(朝鮮)關系簡論[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張金奎;;明代軍戶來源簡論[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采菊;泰州 以創(chuàng)業(yè)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就業(yè)[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2 記者 朱旗 通訊員 潘杰;工行泰州分行設財富管理中心[N];泰州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姚小;感受無錫人出行新路徑[N];無錫日報;2005年
4 陳社;泰州的文化基因[N];泰州日報;2009年
5 特約記者 楊安明 高昂 記者 李永婭;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構建泰州“大動脈”[N];泰州日報;2009年
6 高振華;泰州網(wǎng)絡:小試牛刀顯鋒芒[N];中國財經(jīng)報;2004年
7 李科順 寶洪;泰州石化總廠受江蘇省表彰[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8 記者 張虎林 特約記者 陸群;“城市大管家”讓泰州更宜居[N];泰州日報;2009年
9 記者 顧海燕;泰州與南航全面合作[N];泰州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葉桂華;潘培時委員:加快建設泰州科技館[N];泰州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燦銘;中國現(xiàn)代書法史[D];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
2 郭光東;陪審團的歷史與價值[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3 鐘錦;康德哲學語境中的辯證法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陳巖波;中國古代醫(yī)學書籍發(fā)展史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5 趙鑫;上海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彭青龍;“寫回”帝國中心[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魯定元;文學教育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郭克儉;豫劇演唱藝術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9 徐英春;一種故事 兩種說法[D];吉林大學;2005年
10 張紀梅;七情學說的歷史與心理學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俏巧;中國古代茶具的歷史時代信息[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謝毅敏;我國選舉制度的歷史、現(xiàn)狀和改革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徐蕊;故鄉(xiāng)·歷史·權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楊虹Pr;20世紀我國合唱音樂的歷史發(fā)展[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5 彭成剛;斯大林模式在中國的歷史考察[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6 鄧卓;我國電視技術發(fā)展對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鑫;走出意識形態(tài)之鏡[D];吉林大學;2007年
8 張玉華;生態(tài)文明的歷史與觀念[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何強;建國以來我國競技體育體制改革的歷史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壽蘋;歷史與現(xiàn)實的藝術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72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57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