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人文地理論文 >

再論唐六胡州城址的定位問題——兼談歷史地理學研究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1-26 01:13

  本文關鍵詞: 毛烏素沙地 唐代古城址 六胡州 歷史地理學 出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六胡州是唐初為安置突厥降戶而設置的魯、麗、含、塞、依、契六個羈縻州府,由于其在歷史研究上的重要意義,一直受到學術界關注,并取得諸多進展。但六胡州城址地望長期以來完全處于懸而不決的狀態(tài)。近年來部分綜合交叉研究在定位六胡州城址上取得了創(chuàng)建性成果,同時也引發(fā)了一些學術爭議。本文擬通過歷史文獻考證與野外實地考察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運用城市地理學原理和3S技術手段,對相關爭論進行梳理,并對其中一些城址進行了再次定位。研究認為,六胡州中魯州確應在今寧夏鹽池興武營城址處;而匡州城址、故宥州城址和蘭池都督府均處于查干巴拉嘎素古城所在,且沿用的是六胡州中的麗州或契州。
[Abstract]:Liuhuzhou is the Lu, Li, Han, Zai, Yi, six Jimi state capitals set up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o settle down the families of the Turks.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i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all the time. And has made a lot of progress. But Liuhuzhou City site in a long time completely suspended and not determined state. In recent years, some of the comprehensive cross-research on the location of Liuhu City site has achieved creative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caused some academic controversi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bing the relevant debates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principle of urban geography and 3s technical means. And some of the city sites were re-locat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Zhonghu state of Liuhu state should be located in the present Yanchi Xingwu camp city site in Ningxia. Kuangzhou City site, Yuzhou City site and Lanchi are both located in the ancient city of Chaganbalakasu, and the use of six Huzhou in the Lizhou or Qi state.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寧夏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879033) 蘭州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lzujbky-2009-66)資助
【分類號】:K928.6
【正文快照】: 近幾十年,唐代設置的六胡州一直受到學術界關注,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研究討論,并取得諸多進展,如民族、經(jīng)濟、宗教、文化、部落遷徙、歷史地理等①。然而,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不足,如與六胡州相關的城址定位問題。侯仁之②在1970年代確定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鄉(xiāng)的城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艾沖;唐代河曲粟特人“六胡州”治城的探索[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2 陳海濤;唐代粟特人聚落六胡州的性質及始末[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年05期

3 李丹婕;唐代六胡州研究述評[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王乃昂;何彤慧;黃銀洲;馮文勇;程弘毅;;六胡州古城址的發(fā)現(xiàn)及其環(huán)境意義[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03期

5 艾沖;唐代靈、鹽、夏、宥四州邊界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海濤;敦煌粟特研究歷史回顧[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2 朱震達;三十年來中國沙漠研究的進展[J];地理學報;1979年04期

3 林雅貞,陳傳康,陳昌篤;從自然條件討論毛烏素沙區(qū)的治沙和生產(chǎn)發(fā)展方向問題[J];地理學報;1983年03期

4 李炳元,葛全勝,鄭景云;近2000年來內(nèi)蒙后套平原黃河河道演變[J];地理學報;2003年02期

5 董玉祥,劉毅華;我國沙漠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地理研究;1993年02期

6 劉多森;黃土高原近兩千年來土地利用和環(huán)境的變遷[J];第四紀研究;2004年02期

7 段怡春,陳建平,厲青,丁火平,黃定華;沙漠化:從圈層耦合到全球變化[J];地學前緣;2002年02期

8 孫同興,王宇飛,侯甬堅,杜乃秋,李承森;陜北統(tǒng)萬城地區(qū)歷史自然景觀及毛烏素沙漠遷移速率[J];古地理學報;2004年03期

9 孫繼敏,丁仲禮,袁寶印;2000a B.P.來毛烏素地區(qū)的沙漠化問題[J];干旱區(qū)地理;1995年01期

10 孫繼敏,丁仲禮,劉東生;50萬a來沙漠-黃土邊界帶的環(huán)境演變[J];干旱區(qū)地理;199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克斌;荒漠化評價與監(jiān)測研究——以鹽池縣荒漠化評價監(jiān)測為例[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2 楊曉暉;半干旱農(nóng)牧交錯區(qū)土地荒漠化成因與荒漠化狀況評價[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0年

3 呂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東大學;2006年

4 齊雁冰;陜北農(nóng)牧交錯帶荒漠化土壤發(fā)生特性與演變機制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6年

5 程弘毅;河西地區(qū)歷史時期沙漠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李智佩;中國北方荒漠化形成發(fā)展的地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7 楊永梅;毛烏素沙地沙漠化驅動因素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7年

8 郭云艷;中國發(fā)現(xiàn)的拜占廷金幣及其仿制品研究[D];南開大學;2006年

9 李瑞哲;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陸路絲綢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少雷;唐代長安昭武九姓的婚姻類型[D];西北大學;2007年

2 張多勇;涇河中上游漢安定郡屬縣城址及其變遷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青分;鐵勒拔野古部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偉洲;唐代六胡州與“康待賓之亂”[J];民族研究;1988年03期

2 艾沖;論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數(shù)量與分布[J];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3 艾沖;唐代河曲粟特人“六胡州”治城的探索[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4 陳海濤;唐代粟特人聚落六胡州的性質及始末[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年05期

5 艾沖;論毛烏素沙漠形成與唐代六胡州土地利用的關系[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李丹婕;唐代六胡州研究述評[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劉惠琴,陳海濤;唐末五代沙陀集團中的粟特人及其漢化[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艾沖;唐前期東突厥羈縻都督府的置廢與因革[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02期

9 穆渭生;唐代宥州變遷的軍事地理考察[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03期

10 艾沖;唐代靈、鹽、夏、宥四州邊界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我國西北部和北方地區(qū)的沙漠及沙地[N];中國水利報;2000年

,

本文編號:14642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4642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015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