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窯洞:抹不去的溫情回憶
本文關鍵詞:隴東窯洞:抹不去的溫情回憶
更多相關文章: 窯洞民居 黃土高原 隴東 歷史進程 黃土沉積 回憶 夏商時期 西峰區(qū) 文化景觀 農(nóng)耕文化
【摘要】:正隴之東,黃土高原上的土窯洞,可以說是人類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這一地球上黃土沉積最為深厚的地方,因為古老的黃土而天地蒼黃,從洪荒到文明,演繹著黃土高原生命的傳奇。相傳早在夏商時期,周先祖公劉十多代人就曾在被譽為"天下黃土第一塬"的董志塬挖窯建村,開創(chuàng)了我國農(nóng)耕文化的先河。在后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窯洞更作為隴東最主要的居住方式,醞釀出獨特的文化景觀。2012年,微博上一則關于河南陜縣地坑院營造技藝瀕臨失傳的消息引發(fā)圍觀。而隴東窯洞民居這個銘刻了無數(shù)人溫情回憶的所在,同樣也難免從繁華歸于寂寞……
【分類號】:K928.7
【正文快照】: 隴之東,黃土高原上的土窯洞,可以說是人類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這一地球上黃土沉積最為深厚的地方,因為古老的黃土而天地蒼黃,從洪荒到文明,演繹著黃土高原生命的傳奇。 相傳早在夏商時期,周先祖公劉十多代人就曾在被譽為“天下黃土第一塬”的董志塬挖窯建村,開創(chuàng)了我國農(nóng)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隴東:儒家的大原[J];世界博覽(看中國);2007年02期
2 郭水潮;張ng;;涇渭分明與涇渭不分[J];陜西水利;1993年03期
3 李東風;;大陜北[J];文化月刊;2005年07期
4 ;李家山村[J];今日國土;2007年11期
5 ;黃土高原和塞北草原間的一顆璀璨明珠——清水河[J];內(nèi)蒙古林業(yè);2008年10期
6 馬世之;;黃土高原地帶的伏羲文化[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陳日濃;;黃河中游查勘隨記[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0年Z2期
8 ;山西磧口·李家山[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8年01期
9 韓振遠;;天下黃河第一灣[J];金秋;2011年02期
10 ;隴東糧倉——慶陽[J];中國商貿(mào);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玉明;王寶庫;;人文始祖炎黃帝 山右河東留圣跡[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五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鄭古都與中原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2 王社教;;歷史地理環(huán)境與舜居河東[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輯)——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田雷;;另溯“河曲”地名之源[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4 朱鈞侃;;徐霞客及其《游記》的研究深深扎根于中華大地——最近25年來徐學研究的基本經(jīng)驗總結[A];徐霞客與越文化暨中國紹興旅游文化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何春輝;壺口“滄田”[N];華東旅游報;2009年
2 李斌邋張學晉 紅星;詩情畫意的圣天湖[N];山西日報;2007年
3 魏旭光;老牛灣,黃河入晉第一村[N];山西政協(xié)報;2006年
4 孫銘;學者稱江浙魚米之鄉(xiāng)百年后會成黃土高原[N];中國改革報;2006年
5 春曉;康百萬莊園亟待開發(fā)的中原藝術奇葩[N];鄭州日報;2008年
6 周強 張忠慧 王鳳云;沉積的科學 流淌的文化[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6年
7 薛世俊;神秘的馬頭山[N];延安日報;2010年
8 鄭建蘋 湯莉 張妍 陳燕;蘭州押凝聚中華歷史 傳承黃河文化[N];中國建設報;2006年
9 記者 楊斌鵠 實習生 安靜;期待與誤解交織的印象西安[N];西安日報;2009年
10 王啟發(fā);關山天池——朝那湫[N];民主協(xié)商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繼平;鄂東楚文化的歷史進程與特征[D];武漢大學;2005年
2 孟應昕;董志塬典型地坑聚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3 王華梅;周秦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植被分布及其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李偉敏;明清時期開封城市發(fā)展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5 申紅寶;陜北地區(qū)明長城周邊環(huán)境整治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45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14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