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動與新疆經濟增長極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8 13:02
本文關鍵詞:人口流動與新疆經濟增長極的關系研究
【摘要】:人口流動是我國戶籍制度放寬之后特有的現(xiàn)象,自改革開放來人口流動的頻率增加、規(guī)模擴大,逐步發(fā)展為一種社會常態(tài)。研究人口流動現(xiàn)象具有理論意義和社會現(xiàn)實意義。 新疆資源豐富,但是發(fā)展較為落后。國家提出了西部大開發(fā)、對口支援新疆等政策,,人口流動規(guī)模也隨之加大。新疆內部也存在經濟增長的不平衡點,如何發(fā)揮人口流動對經濟增長點的帶動作用成為本文研究的重要內容。 本文簡單論述了改革開放之前和改革開放之后新疆人口流動的特征,以及人口流動的結構對新疆經濟的影響,包括流動人口的年齡結構、受教育結構、職業(yè)結構都能夠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同的影響。 增長極的兩個效應: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極化效應是中心地區(qū)利用自身優(yōu)勢從周邊地區(qū)吸引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紛紛向中心地區(qū)聚集,促使中心地區(qū)經濟進步和人口規(guī)模擴大。擴散效應是指中心地區(qū)的生產要素向周邊地區(qū)流動,周邊地區(qū)獲得來自增長極的勞動力、資本、技術等,推動經濟增長。因此,擴散效應縮小了增長極與周邊地區(qū)的經濟差距。 本文以烏魯木齊為例,選取了烏魯木齊8個區(qū)縣的人口與經濟指標,通過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分析了人口流動與經濟增長極的關系,得出結論人口流動與經濟增長極是相互影響的,并且把人口流動與經濟增長極的相互影響度進行了對比。 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通過提高流動人口質量帶動新疆相關經濟增長點的發(fā)展。提出了提高流動人口社會地位、相關部門做好服務支持工作、引進高素質人才等政策建議,從而推動新疆增長極的發(fā)展。
【關鍵詞】:人口流動 經濟增長極 關系 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F127;C924.2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錄6-8
- 1 導論8-12
- 1.1 選題的背景、目的及意義8-9
- 1.1.1 選題的背景8
- 1.1.2 選題的目的8
- 1.1.3 選題的意義8-9
- 1.2 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的難點重點9-10
- 1.2.1 主要研究內容9
- 1.2.2 研究的難點、重點9-10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0-11
- 1.3.1 研究思路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1.4 創(chuàng)新之處11-12
- 2 國內外研究綜述及相關概念界定12-23
- 2.1 國內外對人口流動的研究12-16
- 2.1.1 國外對人口流動的研究12-14
- 2.1.2 國內對人口流動的研究綜述14-16
- 2.1.3 簡要評述16
- 2.2 國內外對增長極研究的綜述16-20
- 2.2.1 國外對增長極理論的研究16-18
- 2.2.2 國內對經濟增長極的研究綜述18-19
- 2.2.3 國內對經濟增長極和人口流動的結合研究19-20
- 2.2.4 簡要評述20
- 2.3 相關概念界定20-23
- 2.3.1 人口流動的相關界定20-22
- 2.3.2 經濟增長極的界定22-23
- 3 新疆人口流動的概述23-32
- 3.1 改革開放之前的新疆人口流動23-24
- 3.2 改革開放后新疆人口流動的特征24-29
- 3.3 流動人口結構29-32
- 3.3.1 流動人口受教育結構29
- 3.3.2 流動人口年齡結構29-30
- 3.3.3 流動人口職業(yè)結構30
- 3.3.4 流動人口的區(qū)域結構30-32
- 4 新疆經濟增長極的確立32-41
- 4.1 增長極的特征、要素、條件和模式32-33
- 4.1.1 增長極的特征、要素32
- 4.1.2 增長極的形成條件32-33
- 4.1.3 增長極的模式33
- 4.2 增長極的兩個效應33-35
- 4.2.1 極化效應33-34
- 4.2.2 擴散效應34-35
- 4.3 新疆經濟增長極的確立35-41
- 4.3.1 新疆區(qū)域增長極的確立35-37
- 4.3.2 新疆產業(yè)增長極的確立37-41
- 5 人口流動與新疆經濟增長極的關聯(lián)度分析——以烏魯木齊為例41-49
- 5.1 模型設計41-43
- 5.1.1 樣本數(shù)據(jù)選取41
- 5.1.2 數(shù)學模型設計41-43
- 5.2 人口流動對經濟增長極的影響分析43-45
- 5.2.1 實證分析43-44
- 5.2.2 模型分析結果44
- 5.2.3 總結分析44-45
- 5.3 經濟增長極對人口流動的影響分析45-48
- 5.3.1 實證分析45-47
- 5.3.2 模型分析結果47
- 5.3.3 總結分析47-48
- 5.4 人口流動與經濟增長極相互的影響度對比48-49
- 6 主要結論和對策建議49-56
- 6.1 主要結論49-51
- 6.2 政策建議51-55
- 6.3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55-56
- 參考文獻56-57
- 在讀期間論文清單57-58
- 致謝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曾坤生;佩魯增長極理論及其發(fā)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1994年02期
2 劉琳;;遷入人口的職業(yè)構成對遷入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J];南方人口;2006年01期
3 馬丹丹,曹建云;對城市農民工的經濟學思考[J];西北人口;2004年04期
4 馬金龍;李莉;;人口流動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關系的實證分析——以寧夏固原市為例[J];西北人口;2006年02期
5 李東;;人口流動與重慶經濟發(fā)展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西北人口;2009年03期
本文編號:694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6946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