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轉變到人口均衡
本文關鍵詞:從人口轉變到人口均衡
更多相關文章: 人口均衡發(fā)展 人口轉變 生育政策 微觀仿真
【摘要】:我國快速實現(xiàn)人口轉變,使老齡化社會于世紀之交提前到來。在一定的資源環(huán)境和技術、制度條件下,統(tǒng)籌解決好人口總量較大與結構矛盾突出的"兩難"問題,成為現(xiàn)階段人口均衡發(fā)展的基本命題。如果及時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并擇機進一步調整人口及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將婦女生育水平提高到1.8左右并逐步回歸到更替水平上下,那么,未來三、四十年,我國人口將趨向于一個穩(wěn)定人口,年齡構成和城鄉(xiāng)構成將大體穩(wěn)定下來,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約為1/3,老齡化程度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整體水平,但仍低于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水平,城鎮(zhèn)化率達到75%左右;屆時,人力資本積累居世界前列,基本實現(xiàn)國家現(xiàn)代化,人口自身各要素之間及其與經濟社會資源環(huán)境之間可望保持總體協(xié)調。
【作者單位】: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科研所;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關鍵詞】: 人口均衡發(fā)展 人口轉變 生育政策 微觀仿真
【分類號】:C924.2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1990年代初,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標志著人口再生產基本實現(xiàn)向現(xiàn)代類型的歷史性轉變。在長期的低生育率條件下,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口發(fā)展發(fā)生重大轉折,老齡化等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未來人口發(fā)展究竟何去何從,引起學界和實際工作部門的極大關注和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建民;;論人口均衡發(fā)展及其政策涵義[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賈廣虹;陳靖;;借鑒美國人口政策 推進人口均衡型社會建設[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年08期
2 侯亞非;;人口城市化與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J];人口研究;2010年06期
3 王金營;顧瑤;;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條件、問題及對策[J];人口研究;2011年01期
4 茆長寶;陳勇;;人口內部均衡發(fā)展研究——以西部地區(qū)為例[J];人口研究;2011年01期
5 彭德喬;;貴州省人口均衡發(fā)展相關問題思考[J];人口.社會.法制研究;2012年00期
6 張俊良;郭顯超;;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證模型研究[J];人口研究;2013年05期
7 單良;申玉俠;徐峰;;人口均衡發(fā)展視角下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研究[J];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2012年02期
8 蔣睿;;人口均衡發(fā)展與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文獻研究述評[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3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魯魁鋒;近20年來新疆人口時空變化特征與經濟的關系研究[D];新疆大學;2012年
2 李昌雄;湖南人口與資源均衡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3 陳婷怡;成都市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的實證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3年
4 洪朋;適應人口老齡化背景的公共財政政策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4年
5 趙紅寬;河北省人口內部均衡發(fā)展評價與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2年
6 吳東霞;試論技術在“人口轉變”中的作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學義;論中國人口轉變面對的幾個突出問題[J];理論與改革;2002年05期
2 馬智利;徐春耦;;中國人口轉變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7年13期
3 楊菊華;;人口轉變與老年貧困問題的理論思考[J];中國人口科學;2007年05期
4 劉爽;;對中國人口轉變的再思考[J];人口研究;2010年01期
5 孟根;;人口轉變范疇探析[J];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6 石人炳;;人口轉變:一個可以無限拓展的概念?[J];人口研究;2012年02期
7 李建新;人口轉變新論[J];人口學刊;1994年06期
8 黑田壽男,王國榮;東亞人口轉變和發(fā)展戰(zhàn)略[J];國際政治研究;1995年02期
9 田雪原;西部開發(fā)戰(zhàn)略中的人口轉變[J];人口與計劃生育;2000年03期
10 王滌;中西方兩種人口轉變方式的探析[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進文;;中國人口轉變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A];經濟學(季刊)第3卷第4期(總第12期)[C];2004年
2 蔡f ;;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可持續(xù)性——兼論充分就業(yè)如何促進經濟增長[A];中國金融論壇(2005)[C];2005年
3 隋澈;;人口轉變、勞動力供給與中國長期經濟增長[A];中國《資本論》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4 陳友華;;人口轉變過程中的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概念、由來與意義[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 翟振武 武曉萍;中國人口轉變[N];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
2 記者 李婷;抓住人口轉變機遇 大力開發(fā)人力資源[N];中國人口報;2004年
3 周靖祥 湘潭大學中國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人口轉變的時點即將到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程廣帥 周盈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人口轉變與女性高等教育參與率[N];中國人口報;2014年
5 記者 馬海濤;抓住人口轉變戰(zhàn)略機遇期 迎接老齡化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任遠;人力資本驅動力[N];東方早報;2012年
7 [日]《日本時報》 郎楷淳/編譯;人口問題影響日本選擇[N];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本報評論員;一項主要的任務[N];中國人口報;2002年
9 王杰英 熊建國 張喜先;八方關愛打造流動人口第二個“家”[N];中國人口報;2013年
10 蔡f ;關于中國人口及相關問題的若干認識誤區(qū)[N];中華讀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史佳穎;中國和印度的人口轉變與經濟增長機遇[D];南開大學;2013年
2 劉士杰;人口轉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學輝;人口紅利、養(yǎng)老保險改革與經濟增長[D];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吳東霞;試論技術在“人口轉變”中的作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2 朱峰;臺灣生育轉變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3 樊勇;中國“人口紅利”存續(xù)的論證[D];河北大學;2009年
4 賴雪華;關于人口紅利的幾個問題[D];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14年
5 肖燁;山東省人口紅利的時空變化及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葉濤;新型人口紅利及其對經濟增長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629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66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