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獨生子女研究30年:兩種視角及其局限
本文關鍵詞:我國獨生子女研究30年:兩種視角及其局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國的獨生子女研究已經開展了30年。相關研究基于兩種視角:一種視角是把獨生子女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獨生子女的個性特征、社會化、社會適應等問題;另一視角是把獨生子女作為研究變量,探討獨生子女現(xiàn)象對家庭、社會的影響。已有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至少有三個問題沒足夠重視:獨生子女人口對社會結構各層面的影響及影響機制;成年獨生子女和"獨二代"研究;農村獨生子女問題。這也是繼續(xù)開展獨生子女研究值得著力的地方。
【作者單位】: 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關鍵詞】: 獨生子女 研究視角 成績 局限
【基金】:2006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獨生子女問題研究”(06JZD0027)的中期成果之一
【分類號】:C924.21
【正文快照】: 我國1979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至今已過去30年。30年里我國出生了近一億的獨生子女①。我國的獨生子女是計劃生育政策的直接結果,并非人們生育意愿的真實體現(xiàn),這一非自然的生育事實給我國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而也得到了學術界的持久關注。我國的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樂章,陳璇,風笑天;城市獨生子女家庭養(yǎng)老問題[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0年02期
2 風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職業(yè)適應: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比較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3 風笑天;走進“圍城”的獨生子女:概念、規(guī)模與質疑[J];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4 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J];江海學刊;2002年05期
5 風笑天;;中國第一代城市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6 肖富群;;農村中小學獨生子女社會化狀況的實證研究[J];南方人口;2008年03期
7 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規(guī)模、差異與評價[J];理論月刊;2006年04期
8 郝玉章;;已婚獨生子女父母角色的實證研究[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7年06期
9 趙莉莉;;我國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生命歷程——從中年空巢家庭的出現(xiàn)談起[J];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10 譚琳;新“空巢”家庭——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人口現(xiàn)象[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紅波;;貧困地區(qū)農村空巢老人自身狀況的相關系數(shù)模型及婚姻差異——對中、西部四省區(qū)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2 瞿蓓;;關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獻綜述[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11期
3 楊榮;郭耘;;石河子墾區(qū)人口結構成因及思考[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林少真;;社會轉型時期農村家庭關系變遷實證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徐俊;孫超;;我國“獨生子女”界定操作化問題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6 張敏;;獨生子女問題國內研究評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7 徐小平;;城市首批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方式選擇[J];重慶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8 牟建斌;淺談婚姻倫理[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姜健;;一視同仁態(tài)度下獨生子女優(yōu)劣勢分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陳瑩婷;;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以武漢十歲以下兒童為例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2012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蘇振芳;林俊榮;;農村老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及其預測研究[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徐夢凡;;第一代城市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意愿探析——以貴陽市為例[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包蕾萍;;獨生子女現(xiàn)象的百年回顧與思考——一種集體心理的文化解讀[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芳;中國兒童素質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高法成;孝與養(yǎng)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李明;“獎扶制度”可持續(xù)性困境與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侯盼;中國家庭倫理劇矛盾沖突類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單藝斌;婦女社會地位評價方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0年
6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艷紅;東鄉(xiāng)族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黃蕾;“后單位社會”城市新失業(yè)群體的就業(yè)適應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彭志越;高校學生社會支持的發(fā)生與擴展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王劍虹;親屬拒證特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泓;聾人大學生身份認同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肖瑞蘭;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沈潔;職業(yè)心理測驗在大學生職業(yè)心理適應中的效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金衛(wèi)東;“新一代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學校支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靜;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觀與當前我國農村家庭建設[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蓉;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的養(yǎng)老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孫陽陽;外來媳婦的夫妻關系及其社工介入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林雪;城市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徐偉;城鄉(xiāng)結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及干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羅婷婷;當代大學生利益觀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鸝;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個性特征無顯著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1994年03期
2 陳曉敏,楊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空巢”家庭現(xiàn)象論析[J];長白學刊;2003年06期
3 林琳;我國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現(xiàn)狀與養(yǎng)老選擇——廣州市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的數(shù)據(jù)分析[J];城市問題;2000年03期
4 王慶榮;;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基于上海市閔行區(qū)獨生子女父母的調查[J];法制與社會;2007年03期
5 肖富群;;留守兒童社會化狀況的實證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風笑天;;從“依賴養(yǎng)老”到“獨立養(yǎng)老”——獨生子女家庭養(yǎng)老觀念的重要轉變[J];河北學刊;2006年03期
7 風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職業(yè)適應: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比較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8 風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現(xiàn)狀與比較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9 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J];江海學刊;2002年05期
10 丁仁船;吳瑞君;鐘勤華;楊漢彬;;獨生子女比例、婚育意愿變動對未來政策生育率的影響[J];南方人口;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富群;風笑天;;我國獨生子女研究30年:兩種視角及其局限[J];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07期
2 趙學盛;認真解除后顧之憂 嚴格控制人口增長[J];西北人口;1983年04期
3 胡榮;父母眼中的獨生子女——關于廈門小學生行為、學業(yè)及家庭教育的調查[J];當代青年研究;1996年04期
4 鄧華和,田嵐,孫家長,連祥卿,阮麗萍;城市獨生子女父母保險意識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1998年04期
5 陳建強;;“獨生父母”研究(之三) “獨生父母”婚戀面面觀[J];家庭教育(嬰幼兒家長);2003年03期
6 孫小明;巧織計生優(yōu)惠網[J];人口與計劃生育;2005年09期
7 林漫亞;;“花朵”為什么會“凋謝”[J];心理與健康;2006年06期
8 楊保超;王洪婭;;民權縣為一孩父母發(fā)放獎勵費[J];人生與伴侶(月末版);2007年08期
9 風笑天;城市獨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5期
10 趙莉莉;;我國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生命歷程——從中年空巢家庭的出現(xiàn)談起[J];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秀銀;李蘭永;周德祿;崔樹義;高利平;王成強;劉娜;張月君;孫同德;;山東省獨生子女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研究[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下)[C];2009年
2 徐夢凡;;第一代城市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意愿探析——以貴陽市為例[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文忠;;新經濟地理學的研究視角探析[A];中國地理學會2000~2002年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周海旺;壽莉莉;;上海獨生子女父母老齡化發(fā)展趨勢與養(yǎng)老對策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5 劉凌冰;;信息系統(tǒng)績效評價研究評述與未來研究[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6 劉觀海;;談人口老齡化社會養(yǎng)老保障問題——兼談獨生子女父母的養(yǎng)老[A];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十一)——積極老齡化研究之三[C];2006年
7 謝柏榮;黃國鵬;;和諧社會之罪犯處遇[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8 李祺;岳向紅;;動力測樁技術的軟硬件建設[A];2007'湖北·武漢NDT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陳波;;從近三十年的成績分析貴州省競技體操的發(fā)展[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10 張友權;戴為志;;全國工程建設焊工技術比賽回顧與展望[A];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xié)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青;農村獨生子女父母能否享受扶助金[N];金華日報;2007年
2 顧睿 姚遠;落實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政策[N];四川政協(xié)報;2006年
3 通訊員 劉效君邋范淑華;林西縣為農村獨生子女戶發(fā)放獎金75.3萬元[N];赤峰日報;2008年
4 孫剛;上海獨生子女獎勵費“轉型”保險[N];中國改革報;2008年
5 王現(xiàn)超;加強行風建設 推進陽光計生[N];中國人口報;2010年
6 記者 王麗強;“十一五”末全市總人口控制在990萬以內[N];石家莊日報;2010年
7 周復安邋叢曉明;獨生子女父母退休補助費年內兌現(xiàn)[N];丹東日報;2008年
8 沈念梓 王洋;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N];中國人口報;2009年
9 記者 劉子燁;未來老年人8成是獨生子女父母[N];聯(lián)合時報;2010年
10 東方言;獨生子女獎勵不能一成不變[N];經濟參考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軍昌;非線性產業(yè)或經濟系統(tǒng)的演化(創(chuàng)新)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2 王彬輝;論環(huán)境法的邏輯嬗變[D];武漢大學;2005年
3 王煒;面向企業(yè)培訓的E-learning系統(tǒng)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美華;不同年級和學業(yè)成績兒童青少年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峰;全球營銷標準化與CBBE權變關系的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6 陳,
本文編號:456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45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