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居住分異與教育空間生產——0-3歲兒童照顧空間嬗變的一個分析框架
發(fā)布時間:2024-03-02 11:40
在全面二孩生育新政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家庭特別是雙職工家庭面臨著低齡兒童照顧時間上的困境;仡櫧▏詠淼膬和缙谡疹櫮J,從建國初期至今經歷了規(guī)模式興建單位托兒所、家庭照料,再到當下市場化托育服務機構三種不同的社會空間組織模式。本文嘗試從空間社會學的視角闡釋兒童早期照料模式的變遷,以空間解讀時間,以揭示0-3歲兒童照顧模式隨著城市化進程、社會空間結構變遷而變遷的內在邏輯。城市化進程不僅導致了居住分異,也造成了原本屬于公共資源的教育資源的分層與教育空間的資本化趨勢;社會轉型期在不同利益主體的權力影響下,兒童早期照顧公共空間在這種空間變遷過程中被擠出了公共服務空間的范疇,當下兒童照顧與科學育兒、精細化照顧觀念的聯盟,使空間資本化在城市化過程中進一步催化了居住的空間分異與社會分層,并且再生產了基礎教育空間的不平等。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16804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圖1兒童照顧空間嬗變的解釋框架
處于這樣的空間變遷中的兒童照顧方式的選擇者———兒童的父親與母親,在結構作用下其生與育隨之二分,留守兒童問題便是生育二分下的時代產物。在兒童照顧空間的生產中,父母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空間中的行動者,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方兒童照顧者。兒童照顧空間也因照顧者不再是生者,而成為了一種新的服務性....
本文編號:3916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39168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