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外來人口遷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關鍵詞:大城市外來人口遷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利用2008年四大城市的外來人口問卷調查資料,運用多層次Logit模型分析影響大城市外來人口遷移行為的個體因素和遷入地因素。研究發(fā)現,外來人口的遷移行為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城城遷移所占比重的上升導致性別、婚姻狀況以及戶口類型等因素對遷移概率的影響并不顯著,遷移更多地表現為以家庭為單位;由于外來人口在就業(yè)和工資收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加之遷入地產業(yè)結構調整升級,就業(yè)崗位的增加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并且其預期收入水平與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脫離;城市平均工資增長率的提高對非正規(guī)部門勞動力產生了擠出效應,減小了潛在遷移者的遷移概率。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 人口規(guī)?刂 遷移行為 多層次Logit模型
【基金】:澳大利亞研究基金(ARC)項目:中國大城市中的農村轉移勞動力(DP0773060)
【分類號】:C92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人口遷移作為人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其影響因素一直備受關注。根據Liangand Ma(2004)的概念定義,遷移指在調查時期內,跨越了縣級行政區(qū)劃的居住地改變,其中若被調查者將自己的戶口登記地變更到了當前居住地則稱之為戶口遷移,即遷移人口;若被調查者只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建波,王桂新,魏星;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中國省際人口二次遷移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2 唐家龍;馬忠東;;中國人口遷移的選擇性:基于五普數據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5期
3 周皓;;資本形式、國家政策與省際人口遷移[J];中國人口科學;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人口遷移及其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2 蘭曉虹;;中國勞動力遷移的綜合理論框架研究[J];大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范麗娟,程一;留守女:現代農村社區(qū)的一個新群體[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蘭曉虹;王晶;;中國勞動力遷移的綜合理論框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王德,葉暉;1990年以后的中國人口遷移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4年01期
6 王勝今;范力達;;20世紀90年代東北地區(qū)省際間人口遷移的人力資本考察[J];人口學刊;2007年03期
7 梁明;李培;孫久文;;中國城鄉(xiāng)人口遷移數量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1992~2004[J];人口學刊;2007年05期
8 段成榮;省際人口遷移遷入地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9 時金芝,蘇志霞;河北省農村勞動力跨地區(qū)流動的基本特征[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10 李萌;勞動力市場分割下鄉(xiāng)城流動人口的就業(yè)分布與收入的實證分析——以武漢市為例[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新會;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鄉(xiāng)城勞動力遷移研究——根據人力資本投資的視角[D];復旦大學;2004年
2 葉鵬舉;鄉(xiāng)城人口遷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與就業(yè):現狀及將來預測——基于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的人口學思考[D];復旦大學;2004年
3 苗苗;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剩余勞動力遷移定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4 姜海;轉型時期農地非農化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何如海;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地非農化協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6 李麗輝;技術進步對勞動力流動的效應分析[D];西北大學;2007年
7 高更和;中國中部農區(qū)農戶經濟活動區(qū)位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8 逄錦波;青島市人口遷移的經濟社會影響及對策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9 黃金輝;新城鎮(zhèn)居民的衛(wèi)生服務需求和醫(yī)療保險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賈曉華;中國農業(yè)勞動力非永久性鄉(xiāng)城遷移的制度經濟學分析[D];遼寧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莉蘋;我國欠發(fā)達地區(qū)人才回歸的策略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4年
2 王麗麗;沿海地區(qū)縣域人口遷移機制及其空間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成;基于農村居民遷移行為與意愿分析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史婷婷;職業(yè)技能水平與農村勞動力轉移關系分析及對策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5 劉彥辰;1990年代中國省際人口遷移特征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6 謝芳;農民工就業(yè)歧視[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7 林建鴻;勞動力外流與農村家庭養(yǎng)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8 林家琦;農民工城市生活現狀與留城意愿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金玲玲;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10 陳雪娥;農村留守婦女主觀幸福感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模式探究——以“城鄉(xiāng)等值化試驗”為例[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05期
2 趙忠;;中國的城鄉(xiāng)移民——我們知道什么,我們還應該知道什么?[J];經濟學(季刊);2004年02期
3 石振,林錕;建筑業(yè)農民工收入影響因素計量分析[J];求索;2005年06期
4 王勝今;范力達;;20世紀90年代東北地區(qū)省際間人口遷移的人力資本考察[J];人口學刊;2007年03期
5 段成榮;省際人口遷移遷入地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6 馬忠東,張為民,梁在,崔紅艷;勞動力流動:中國農村收入增長的新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3期
7 劉建波,王桂新,魏星;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中國省際人口二次遷移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8 周皓;梁在;;中國的返遷人口:基于五普數據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6年03期
9 段成榮;孫玉晶;;我國流動人口統計口徑的歷史變動[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10 王桂新,劉建波;1990年代后期我國省際人口遷移區(qū)域模式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海寧;陳媛媛;;京津滬外來人口遷移行為影響因素對比分析[J];人口與發(fā)展;2010年02期
2 袁霓;;家庭遷移決策分析——基于中國農村的證據[J];人口與經濟;2008年06期
3 朱明芬;;農民工家庭人口遷移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9年02期
4 朱國宏;;華僑與華僑人口范疇規(guī)定之我見[J];南方人口;1986年03期
5 李兵,段成榮,杜鵬,李志宏,龐濤;遷移理論的基礎:“理解人口學”的分析框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年04期
6 陳永平;遷移人口的婚姻結構分析[J];人口學刊;1990年04期
7 司秀;試論人口普查中遷移調查與常住地的關系[J];中國人口科學;1991年05期
8 劉傳江;人口遷移:宏觀微觀分析及其結合[J];人口學刊;1991年03期
9 洪小良;;城市農民工的家庭遷移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中國人口科學;2007年06期
10 成濤;;西方有影響的幾種人口遷移理論[J];南方人口;198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欒貴勤;齊浩良;;主體功能區(qū)劃背景下人口分布與流動規(guī)律研究[A];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陸杰華;人口遷移研究的回顧與評述[N];中國人口報;2008年
2 劉鳳婷 李婷;首都人口發(fā)展 前沿論壇舉行[N];中國人口報;2009年
3 朱明芬杭州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農民工家庭人口遷移特征及影響因素[N];中國人口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程霓;我國女性遷移人口的遷移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趙晉;我國人口城鄉(xiāng)遷移的理論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王展;基于agent的城市人口空間遷移模型[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大城市外來人口遷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5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38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