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自然增長的北京市老年人口空間分布預測研究
本文選題:老年人口 + 自然增長; 參考:《人口與發(fā)展》2016年02期
【摘要】:北京市正面臨嚴峻的老齡化問題,但既有研究大多基于現狀老年人口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需對未來老年人口空間分布進行預測。采用年齡移算法預測了2020年北京市鄉(xiāng)鎮(zhèn)(街道)尺度下的老年人口空間分布;2000-2010年數據的方法有效性檢驗說明了該方法的預測精度較高,且反映出2000-2010年期間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市內遷移主要表現在由核心區(qū)(東城區(qū)和西城區(qū))向4個近郊區(qū)(昌平區(qū)、大興區(qū)、通州區(qū)和豐臺區(qū))的遷移。對2020年老年人口多情景預測表明,在人口自然增長狀態(tài)下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總量在427-448萬之間,人口年齡結構老化是北京市老年人口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人口死亡率的影響較小且對各區(qū)縣的影響差異很小。在2010-2020年期間,近郊區(qū)域是北京市老年人口自然增長最快的區(qū)域,應作為在未來北京市養(yǎng)老政策制定尤其是養(yǎng)老資源空間配置的重點區(qū)域。
[Abstract]:Beijing is facing a serious problem of aging, but most of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has some limit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future. The age migr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predict the oral space distribu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township (street) scale in the city of Beijing in 2020.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2000-2010 years is based on the age shift algorithm. The effectiveness test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method was high, and that the migra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Beijing in 2000-2010 years was mainly in the migration from the core area (Dongcheng District and Xicheng District) to the 4 suburban areas (Changping District, Daxing District, Tongzhou District and Fengtai District). The forecast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2020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 increased naturally. In the long state,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Beijing in 2020 is 427-448 million.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Beij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opulation mortality is smal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s small. In the period of 2010-2020 years, the suburb area is the fastest growing area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Beijing City, which should be the fastest growing area. As a key area of Beijing's pension policy formulation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the allocation of pension resource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學院;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41301164) 北師大自主科研項目(2015KJJCB30)
【分類號】:C92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培紅;廣東人口“未富先老”及老年人口社會經濟保障對策[J];統(tǒng)計與預測;2000年01期
2 李進先,渠崎,李明馨;四川省城鄉(xiāng)老年人口狀況抽樣調查情況剖析[J];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06期
3 張小青;世界老年人口將增加兩倍[J];人口與經濟;2002年01期
4 孟向京,姜向群,宋健,萬紅霞,陳艷,韓中華,何云燕;北京市流動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5 張強;車靜;張菊英;李寧秀;;四川省老年人口狀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6年01期
6 張祥晶;;杭州市老年人口休閑狀況調查與分析——基于一個小樣本的分析[J];西北人口;2006年04期
7 韓鵬;徐晗;;老年人口的收入來源與實現渠道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6期
8 ;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口狀況抽樣調查[J];城市規(guī)劃通訊;2006年16期
9 ;我國老年人口超過1億人[J];農家之友;2007年04期
10 洪秀華;;城鎮(zhèn)老年人口居家養(yǎng)老探析[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江蘇老年人口資料[A];探索中國特色養(yǎng)老之路——江蘇2003·健康老齡化和養(yǎng)老模式文選[C];2003年
2 楊光;;我國老年人口日漸貧窮化(資料)[A];全國首次省級老年學學會工作座談會論文集[C];2006年
3 黃一民;;福建老年人口與養(yǎng)老保障問題研究[A];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十二)——積極老齡化研究之四——老年人與發(fā)展[C];2008年
4 苗瑞鳳;;農村進城老年流動人口的城市適應性研究[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5 Howard Bergman;Sathya Karunananthan;Pascal Bovet;Luis Miguel Gutierrez-Robledo;Jenny Brodsky;;理解和滿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全球性挑戰(zhàn)(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人口發(fā)展的多元模式與健康保障”人口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6 李潔明;艾慧;;依托社會資本 推進養(yǎng)老產業(yè)化[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08年
7 倉弼光;;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社會意義及其對策[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08年
8 徐勤;原野;;2000年我國老年人口現狀[A];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003年度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9 孫學士;;老年人再婚家庭問題及對策探微[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楊宗傳;;湖北省老年人口婚姻狀況及與全國比較研究[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羅力;河北: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10萬[N];中國老年報;2007年
2 記者 鄭紅邋通訊員 劉鑫;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將達323萬[N];解放日報;2007年
3 陳嘉;我市老年人口全省居首[N];嘉興日報;2007年
4 阿榮;我區(qū)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6萬[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5 記者 楊炳瓏;我國老年人口數達到1.4657億[N];中國社會報;2007年
6 記者 黃波;我市老年人口已達31.7萬[N];撫順日報;2008年
7 王育華;全市老年人口已達24.5萬[N];太行日報;2010年
8 記者 談燕;上海戶籍老年人口331.02萬[N];解放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李莉莉;我市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期[N];青島日報;2011年
10 記者 陳程;哈市老年人口突破150萬[N];哈爾濱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晶;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騰;河北省貧困地區(qū)農村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及對家庭貧富狀態(tài)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5年
2 薛曉辰;上海市老年人口自理能力狀況與養(yǎng)老服務需求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3 李昂;2010-2050年中國老年癡呆的預測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葉晗;代際支持對城鎮(zhèn)中老年人口勞動參與行為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5 程華;江西農村社區(qū)貧困老年人口居家養(yǎng)老服務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6 鄭運鴻;基于多尺度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空間差異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7 許穎;老年人口致貧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鄧俊虎;長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質量綜合評價及對策建議[D];吉林大學;2011年
9 濮瓊;醫(yī)保制度下老年人口的參保狀況和求醫(yī)行為[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韓加強;我國老年人口生活質量評價及政策建議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600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206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