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基于1982—2010年全國四次人口普查資料的分析
本文選題:人口空間分布 + 人口普查。 參考:《經(jīng)濟地理》2016年07期
【摘要】:依據(jù)中國1982—2010年四次分縣(區(qū))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借助標準差橢圓分析方法、多階段嵌套Theil系數(shù)、重心曲線、空間分布圖系等研究方法,對中國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及其變化進行對比分析,揭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空間分布的基本演變態(tài)勢。結果表明:(1)近30年來,中國人口重心位移距離變化較小,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穩(wěn)定,東北—西南方向人口空間分布呈現(xiàn)出不斷集聚趨勢,西北—東南方向人口空間分布則呈現(xiàn)出分散趨勢。(2)多階段嵌套Theil系數(shù)計算結果表明,中國人口空間分布差異總體呈緩慢縮小趨勢,但省內(nèi)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和地級行政單元內(nèi)的空間分布差異卻呈現(xiàn)出明顯增強趨勢。(3)人口分布密度變化重心曲線呈"波浪"形,有西北向東南方向人口密度逐步由稀疏趨于稠密的趨勢;基于分布圖系、人口重心曲線將人口密度變化區(qū)域劃分為無人區(qū)、極端稀疏區(qū)、相對稀疏區(qū)、中等分布區(qū)、低度密集區(qū)、中度密集區(qū)、高度密集區(qū)、極端密集區(qū)8大類型區(qū),整個研究階段八大類型區(qū)的縣級行政區(qū)數(shù)量及人口數(shù)量變化較為明顯。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four county (district) censuses from 1982 to 2010 in China, with the aid of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tical analysis method, multi-stage nested Theil coefficient, barycenter curv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system, etc.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changes of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reveals the basic evolution trend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displacement distance of population center of gravity in China is smal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opulation is basically stabl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of China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ing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of multi-stage nested Theil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hina is decreasing slowly. Howe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f population in the provinc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in administrative units at the prefectural level showed an obvious strengthening trend. (3) the barycenter curve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ensity change was "wave" shape.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map, the population center curve divides the reg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to no-man 's area, extremely sparse area, relatively sparse area and middle distribution area. There are 8 types of regions in low, medium, high and extreme concentration areas, and the number of county level and population of the eight major regions in the whole study period are more obvious.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蘭州大學中國西部循環(huán)經(jīng)濟研究中心;西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71462;41271133) 蘭州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13LZUJBWZB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資金(lzujbky-2015-216)1985E-mail
【分類號】:C92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顯平;與時俱進 創(chuàng)新思維——評《中國人口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人口學刊;2003年06期
2 翟振武;從中國人口的角度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作——《中國人口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書評[J];人口研究;2003年06期
3 ;《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總目錄[J];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06期
4 ;《中國人口科學(光盤版)》出版[J];中國人口科學;2006年04期
5 龔銳;張晨熠;德吉卓嘎;;珞巴族——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J];今日民族;2006年11期
6 本刊評論員;;加快中國人口科學理論體系建設[J];人口與計劃生育;2007年09期
7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寫在《中國人口科學》創(chuàng)刊20周年之際[J];中國人口科學;2007年05期
8 ;歡迎您為《當代中國人口》雜志投稿![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8年02期
9 ;求解中國人口之謎[J];同舟共進;2009年04期
10 ;歡迎您為《當代中國人口》雜志投稿![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薰華;;從唯物辯證法看新中國的變化——兼論中國人口問題[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2 ;2001年中國人口數(shù)據(jù)表[A];新世紀江蘇老齡事業(yè)——“江蘇老齡事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2年
3 田雪原;;新中國人口政策60年[A];激辯“新人口策論”[C];2009年
4 宋健;;百年中國人口[A];激辯“新人口策論”[C];2009年
5 行龍;;開展中國人口、資源、環(huán)境史研究[A];華北鄉(xiāng)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衛(wèi)衍翔;衛(wèi)中英;;長壽世紀人生兩段論[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李培;;Todaro模型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檢驗[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施洋 徐海靜 冷彤 李丹 徐謙 劉潔秋;外媒:新生育政策促中國人口均衡增長[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2 王坤寧;系統(tǒng)和市場雙錘打造巡洋艦[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文尚;北京大學召開第六屆中國人口問題高級資訊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4 馬海仙;《統(tǒng)籌解決青海人口問題系列課題集》獲第五屆中國人口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N];青海日報;2010年
5 記者 李婷;中國“入世”與人口和計劃生育研討會舉辦[N];中國人口報;2001年
6 記者 魏寧;劉興美當選中國人口計生事業(yè)十大新聞人物[N];徐州日報;2010年
7 馬焱;“第三屆中國人口·性別·發(fā)展論壇”成果豐碩[N];中國婦女報;2012年
8 記者 劉恕;鄧小平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題詞15周年[N];科技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孫海悅;下好資源棋 拓寬市場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10 吳忠觀;新中國人口發(fā)展的信史[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賈小爽;三年困難時期的中國人口[D];華僑大學;2011年
2 張帆;戶籍制度束縛下的中國人口流動模型研究及政策建議[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2年
3 塔哈地;哈薩克斯坦的中國人口流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156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91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