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東部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權益保障方式評析
本文選題:城市少數(shù)民族 + 流動人口 ; 參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摘要】: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務工經(jīng)商及發(fā)展狀況顯示出新的特點:一是由生存型轉(zhuǎn)向發(fā)展型,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需求更為強烈;二是由第一代的離土重遷轉(zhuǎn)為第二代、第三代的離土離鄉(xiāng)、定居化、家庭化趨勢;三是文化和精神需求增多,現(xiàn)實需求與潛在需求共同存在。城市政府面對文化多樣性、需求多層次性、權益訴求的差異性和復雜性等城市少數(shù)民族問題,需要完善機制,克服和破解"就業(yè)吸納——社會排斥"、"道義同情——制度冷漠"等現(xiàn)象。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我國城市少數(shù)民族工作整體上呈現(xiàn)出東部與中西部的差異,東部城市民族工作在觀念、制度建設、組織建設、機制的完善程度、社會參與、財政支持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經(jīng)驗。相比而言,中西部城市民族工作整體上仍有更多的完善空間。
[Abstract]: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urban areas has shown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first, from a survival type to a developmental one, with a stronger demand for livelihood improve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and second,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people who left the land to the second generation, The third generation is the tendenc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to leave the country, settle down, and family; third,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needs increase, and the actual demand and the potential demand co-exist.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multi-level demand,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urban governments need to improve their mechanisms. To overcome and solve the phenomena of "employment absorption-social exclusion", "moral sympathy-system apathy" and so on. It is found that the work of urban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the whole, and the degree of perfec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work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eastern cities in terms of concept, system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mechanism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Financial support and other aspects have more experience. In contrast, there is still mor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national work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ities as a whole.
【作者單位】: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城市化背景下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研究”(BSQ0900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中東部城市穆斯林流動人口融入問題研究”(12BMZ07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24.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熊易寒;;“半城市化”對中國鄉(xiāng)村民主的挑戰(zhàn)[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周艷;;完善我國鄉(xiāng)村治理機制的思路和舉措[J];當代經(jīng)濟;2012年21期
2 允春喜;高煒;;理性選擇視角下農(nóng)村選舉中高票通過現(xiàn)象研究——以陜西省洛南縣M村為例[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3 熊易寒;;新生代農(nóng)民工與公民權政治的興起[J];開放時代;2012年11期
4 侯小平;;基于再社會化和民主視域下的農(nóng)村流動人口半城市化困境分析[J];今日中國論壇;2013年06期
5 姚偉;;新型城鎮(zhèn)化與村居自治[J];理論探討;2014年03期
6 趙普兵;;城鎮(zhèn)化背景下農(nóng)村善治的實現(xiàn)——農(nóng)村的基層民主建設[J];宜賓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蔚;村規(guī)民約在村級管理中的功能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2 潘金珠;村改居社區(qū)中的鄰避沖突及其消解[D];蘇州大學;2013年
3 丁俊;農(nóng)民分化:村政格局的漸變[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潘毅;盧暉臨;嚴海蓉;陳佩華;蕭裕均;蔡禾;;農(nóng)民工:未完成的無產(chǎn)階級化[J];開放時代;2009年06期
2 劉守英;;地方政府為何難以踐行科學發(fā)展觀?[J];中國改革;2010年11期
3 熊易寒;;城市化的孩子:農(nóng)民工子女的城鄉(xiāng)認知與身份意識[J];中國農(nóng)村觀察;2009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高云才;[N];人民日報;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行;城市民族法制建設芻議[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2 湯奪先;試論城市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意識與民族關系——以蘭州市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吳迪;俞開林;磨思紅;韋絲念;;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員的“家”——南寧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員服務中心紀實[J];中國民族;2011年08期
4 ;黑龍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條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0年03期
5 肖寒露;;重視城市少數(shù)民族 加強城市民族工作[J];民族論壇;1991年01期
6 王琛,周大鳴;試論城市少數(shù)民族的社會交往與族際交流——以深圳市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7 劉超祥;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民族研究綜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張寶巖;河北城市民族工作新思路[J];中國民族;2005年08期
9 林均昌;;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的“平等保護”[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汪霞;;民族問題與和諧社會——淺談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管理[J];經(jīng)紀人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玉福;;我國城市少數(shù)民族權益法律保障探討[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2 吳大華;;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員權益保障的幾點思考[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3 陳蕭潔;;新形勢下加強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問題研究[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馬玉祥;;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員權益的法律保障問題研究[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5 莫祖喜;闕光凌;;服務、管理、溝通、和諧——以廣州市越秀區(qū)為例試論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員權益的法律保障問題[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6 關心華;;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員權益法律保障探析[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7 ;甘肅省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工作研究[A];中國城市化進程與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沈林;;中國城市里的少數(shù)民族聚落[A];城市中的少數(shù)民族[C];2001年
9 沈林;;中國城市里的少數(shù)民族[A];中國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態(tài)[C];1998年
10 徐鋼泓;;中國東部的城市化和西部少數(shù)民族的涌入[A];城市中的少數(shù)民族[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程麗紅 李樹果;遼寧省政協(xié)建議 推動城市少數(shù)民族公共服務體系建設[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2 市政協(xié)民族宗教港澳臺僑聯(lián)絡委員會;加強城市少數(shù)民族工作 改善城市少數(shù)民族困難狀況[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錢麗花;關注城市少數(sh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N];中國民族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田仁碧 實習生 王婷婷;貴陽市解決城市少數(shù)民族民生問題取得成效[N];貴州日報;2011年
5 記者 段明良 周少誠;重慶市政協(xié)為做好城市少數(shù)民族工作建言[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6 張倩;“別忽視了城市少數(shù)民族”[N];甘肅日報;2005年
7 沈明偉;國家民委主任楊晶到貴州調(diào)研 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情況[N];貴州民族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沈洪竹;貴陽市南明區(qū)民族工作成績斐然[N];貴州民族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張西平;清風吹來滿目春[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8年
10 通訊員 沈慧 記者 王琦;省人大來杭檢查少數(shù)民族工作[N];杭州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璇;北京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楊朝暉;深圳市散居少數(shù)民族管理方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3 杜娟;西部地區(qū)城市化進程中的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洪偉;城市散居少數(shù)民族權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5 德紅英;城市達斡爾族語言生活調(diào)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成俊;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管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馬璐;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法治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3 李銀鳳;我國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段煉;包頭市蒙古族流動人口調(diào)查與分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琴琴;城市少數(shù)民族融入主流社會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范存霞;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民族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倪萍;呼和浩特市城市民族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8 楊佳琦;都市民族社區(qū)發(fā)展的經(jīng)驗與困境[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9 王麗梅;拆遷改造后民族聚居區(qū)居民生活需求和滿足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王長印;我國城市民族矛盾糾紛應急預案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79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87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