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人員規(guī)模和人口規(guī)模非線性系統的動態(tài)經濟學分析
本文選題:政府人員規(guī)模 + 人口規(guī)模; 參考:《華東經濟管理》2014年10期
【摘要】:文章應用動態(tài)經濟學原理,建立了我國政府人員規(guī)模(GM)和人口規(guī)模(POP)非線性動態(tài)系統(GM-POPNLDS)模型,揭示了我國GM和POP的非線性關系及最優(yōu)政府人員規(guī)模。結果表明:我國POP對GM的影響呈現U型的非線性關系,人口規(guī)模在120 398萬人時對政府人員規(guī)模的影響出現動態(tài)的結構性變化。目前,我國POP對GM的影響處于規(guī)模不經濟狀態(tài),說明控制人口規(guī)?梢砸种普藛T規(guī)模的擴大。GM具有增長極限,與中國人口規(guī)模相適應的政府人員最優(yōu)絕對規(guī)模為2 199.702 27萬人,最優(yōu)相對規(guī)模為1.3972%。目前,中國政府人員規(guī)模較GM-POPNLDS的最優(yōu)規(guī)模還有一定的發(fā)展空間,但我國應大大放慢政府人員規(guī)模擴張速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ynamic economics, this paper sets up the model of GM-POPNLDSs, a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of government personnel size and population scale, and reveals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M and POP and the optimal size of government personnel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POP on GM is U-shaped nonlinear, and the influence of POP on the size of government personnel appears dynamic structural change when the population size is 120 3.98 million. At present, the influence of POP on GM is in a state of uneconomic scale, which indicates that controlling the population size can restrain the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personnel. GM has the limit of growth. The optimal absolute size of government personnel in line with the size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2 199.702 270000, and the optimal relative scale is 1. 3972.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overnment personnel scale than the optimal scale of GM-POPNLDS, but China should slow down the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personnel scale greatly.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管理學院;南昌大學中部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工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461019) 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GJJ09033) 2013年江西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YC2013-B016)
【分類號】:F224;F127;C92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天心,王石生;政府行政人員編制與管理費用的國際比較[J];財政研究;1998年07期
2 趙果慶;;尋求我國GDP對FDI的最優(yōu)依存度與FDI最優(yōu)規(guī)!1980~003年我國GDP與FDI非線性動力系統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3 徐剛;;編點制:“人職適配”視域下政府編制的彈性化規(guī)劃[J];華東經濟管理;2011年11期
4 張雅林;適度政府規(guī)模與我國行政機構改革選擇[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1年03期
5 孫濤;;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政府官員規(guī)模研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楊興紅;梁昌勇;朱龍;;地方行政編制總量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安徽省縣級政府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2年12期
7 周文靜;機構改革是大勢所趨[J];價格與市場;1998年12期
8 張光;;財政規(guī)模、編制改革和公務員規(guī)模的變動:基于對1978—2006年的實證分析[J];政治學研究;2008年04期
9 王健 ,金今花;中國公務員是多還是少[J];世界知識;2005年09期
10 趙果慶;;中國GDP-FDIs非線性系統的動態(tài)經濟學分析——中國FDIs有最優(yōu)規(guī)模嗎?[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康;吳昕春;;中國公務員規(guī)模變化原因的實證分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顏廷銳,張艷;轉型:政府改革和政府規(guī)模[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3 呂煒;單雙;;政府規(guī)模與公共服務水平關系研究——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財經科學;2009年03期
4 黃城;;公務員收入增長與社會管理成本擴張:一個基于公共管理效率的研究[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孟韜;周學仁;;跨國并購、新建投資與經濟增長[J];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04期
6 張晨曦;;政府公務員數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當代經濟;2006年10期
7 李筱;;美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的自我批判及啟示[J];法制與社會;2011年19期
8 袁政;;公共領域馬斯洛現象與政府規(guī)模擴張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06年01期
9 潘衛(wèi)杰;;對省級地方政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定量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07年01期
10 胡德仁;任康;曹鉑;;縣級政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0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天心,王石生;政府行政人員編制與管理費用的國際比較[J];財政研究;1998年07期
2 王玉明;論政府規(guī)模及其合理尺度[J];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09期
3 潘衛(wèi)杰;;對省級地方政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定量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07年01期
4 胡德仁;任康;曹鉑;;縣級政府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0年03期
5 張光;;“官民比”省際差異原因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2008年01期
6 何艷玲;;中國國務院(政務院)機構變遷邏輯——基于1949-2007年間的數據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2008年01期
7 周子康;那吉生;;縣級機構編制核定與分配方法研究[J];管理現代化;1993年01期
8 韓俊魁;;當前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比較[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06期
9 潘維;質疑“鄉(xiāng)鎮(zhèn)行政體制改革”——關于鄉(xiāng)村中國的兩種思路[J];開放時代;2004年02期
10 孫濤;;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政府官員規(guī)模研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老五 ,劉正;“老佛爺顯靈”日本兵喪命[J];山西老年;2005年06期
2 黃曉玲;鄉(xiāng)村基層教育面面觀——我的調查感受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3年10期
3 孫卓華,王麗英;善治與政府人力資源建設[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4 吳靜;入世與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適應性轉變[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9期
5 靳光華,王傳仕;階段性制度變遷的動因分析[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尹繼東;香港市場經濟的啟示[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7 章新華;論政府調控質量[J];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02期
8 ;異端邪說“冷水教”[J];天風;1995年12期
9 彭學明;政府行為價值與效益評估[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10 羅立勝;政府也要打造品牌[J];才智;200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季;王靜;;誠信政府背景下的公務員誠信問題[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婷琳;鄶艷麗;;城市擴張、更新過程中征地拆遷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研究——基于“成本—收益”模型的案例分析[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蔡凌偉;王寶慶;;政府部門內部控制[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趙丹;;兩型社會建設的觀念文化環(huán)境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5 吳春華;;公共行政改革中的政府理念[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四輯)[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黎明;怎樣看日本政府人員食用輻射菜?[N];桂林日報;2011年
2 記者 周勇軍 李寒露 通訊員 張晶;企業(yè)家和政府人員現場“取經”[N];湖南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肖君秀;“卡殼”更名 平安經營醫(yī)院試業(yè)或延后半年[N];經濟觀察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鐘邦國 見習記者 廖慧儀;“你理解群眾,群眾也就理解你”[N];湛江日報;2011年
5 舒圣祥;“其他支出”折射從“公開”到“透明”之遙[N];檢察日報;2011年
6 王文;高薪養(yǎng)才[N];中國工業(yè)報;2003年
7 呂巖松;俄政府新班子亮相[N];人民日報;2004年
8 劉以賓 (湖北);取消公車并非“治本”[N];經理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小心把人才管跑了[N];山西發(fā)展導報;2000年
10 汪挺;常州人大代表屆內辭職有無意義[N];中國商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安莉;世界不同體制國家政府質量研究——兼論中國政府質量優(yōu)化問題[D];吉林大學;2004年
2 王長林;移動政務價值及其對公共信任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翌;沈北新區(qū)政府人員準入退出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2 陳穎;論政府的道德責任[D];中南大學;2006年
3 王曉璐;遼寧省鄉(xiāng)鎮(zhèn)政府信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唐瑜;地方政府人員編制控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5 李娟;醫(yī)務人員與政府工作人員對人乳頭瘤病毒(HPV)及其疫苗認知情況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李俊霞;“市管縣”到“省直管縣”:體制轉型下的人力資源配置優(yōu)化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7 華淑美;網絡時代的政府形象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胡珊;依法借媒”:底層民眾維權的新路徑[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鄧敏;中國地方政府土地征用中行政問責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朱uQ明;中國政務微博發(fā)展和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609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86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