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計劃生育困難人群不良情緒狀況及相關因素
本文選題:不良情緒 切入點:計劃生育困難 出處:《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3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計劃生育困難人群不良情緒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為有針對性進行干預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方便抽樣法抽取北京市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登記的"計劃生育困難家庭"295人和一般對照家庭112人進行一般情況和不良情緒問卷調(diào)查。結果計劃生育困難組焦慮、抑郁、孤獨、生理不良和總體不良情緒維度得分分別為(2.66±0.75)、(2.64±0.88)、(2.02±0.95)、(2.25±0.80)和(2.29±0.75)分,高于正常對照組的(2.37±0.91)、(2.35±0.89)、(1.64±0.71)、(1.92±0.58)和(2.01±0.54)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不孕組焦慮、抑郁、敵對、恐懼、不良生理和總體不良情緒維度得分高于子女重病傷殘組,不孕組抑郁維度得分高于失獨組,失獨組恐懼和生理不良維度得分高于子女重病傷殘組(均P0.05);經(jīng)濟狀況較差組和經(jīng)濟狀況一般組焦慮、抑郁、孤獨、不良生理和總體不良情緒維度得分高于經(jīng)濟狀況較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均P0.05),但在恐懼維度上,經(jīng)濟狀況一般組[(2.39±1.14)分]高于較好組[(1.99±0.9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計劃生育困難組中,女性抑郁和敵對維度得分分別為(2.79±1.10)和(2.12±1.04)分,高于男性的(2.51±1.06)和(1.97±1.03)分,高中及以下學歷者焦慮和孤獨維度得分分別為(2.73±2.64)和(2.08±0.95)分,高于大專及以上學歷者的(2.50±1.12)和(1.86±0.93)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計劃生育困難人群不良情緒較一般人群突出,不同生育創(chuàng)傷、性別、經(jīng)濟狀況、學歷計劃生育困難人群的不良情緒表現(xiàn)及程度有差異。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d emotion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the population with family planning difficulties in Beijing. Methods 295 family planning families registered by Beijing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112 general control families were selected for general and adverse conditions. Results the anxiety of family planning difficulty group,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loneliness, poor physiology and overall bad mood were 2.66 鹵0.75 鹵0.88 and 2.02 鹵0.85 respectively, and 2.29 鹵0.75),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2.37 鹵0.91) and 2.35 鹵0.891.64 鹵0.71 鹵0.58 and 2.01 鹵0.54, respectively (all P0.05P; anxiety, depression, hostility, fear in infertile group). The scores of bad physiology and general bad emo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illness and disability, and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in infertil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ost group. The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loneliness, bad physiology and overall bad emotion in the group of poor economic condition and general group of economic condi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with good economic condition, the scores of fear and bad physiological dimension in the group of loss of independen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with severe illness and disability (all P < 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but in the fear dimension, the scores of economic status in the general group [2.39 鹵1.14)]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etter group [1.99 鹵0.97],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hostility were 2.79 鹵1.10 and 2.12 鹵1.04 in the group of family planning difficulties, respectively.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loneliness were 2.73 鹵2.64) and 2.08 鹵0.95)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below, and 2.50 鹵1.12) and 1.86 鹵0.93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ose with college degree or above, respectively, and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loneliness were 2.51 鹵1.06) and 1.97 鹵1.03 in males, and 2.73 鹵2.64 and 2.08 鹵0.95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ad emotions of the population with family planning difficultie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different reproductive trauma, gender,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poor emotional performance and degree of the population wi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family planning difficultie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調(diào)查中心;北京師范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12YJA840002)
【分類號】:B842.6;C924.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郭欣;程怡民;黃娜;李穎;呂巖紅;蔡雅梅;王瀟燕;;不孕癥夫婦家庭暴力發(fā)生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年05期
2 鄭曉瑛;邱月;;中國不孕癥疾病經(jīng)濟負擔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年03期
3 劉麗;趙君利;;不同性別不孕癥患者的情緒和應對方式[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年11期
4 馮曉軍;張嶸;張斌;梁明;孫偉;;不孕不育癥家庭男性成員抑郁焦慮狀況及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曉玲;彭曉瑩;文小榮;;宮腹腔鏡聯(lián)合診治女性不孕癥12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年06期
2 陳高凌;劉婷婷;羅鳳儀;梁永昌;方以德;何柏松;;中國懷孕婦女的親密伴侶暴力問題——對中國內(nèi)地和香港有關研究的回顧[J];婦女研究論叢;2011年02期
3 李瑩;劉夢;辛欣;;中國反家庭暴力二十年回顧與展望[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4 黃江濤;唐運革;王奇玲;文任乾;唐立新;梁光鈞;江滿菊;黃橋海;區(qū)海云;;廣東省新婚夫婦不孕癥流行的橫斷面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年12期
5 陳燕;尤昭玲;秦莉花;;不孕癥婦女的心理特點及其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年14期
6 鄧云山;周金芳;吳勛寧;甘啟升;黃洪斌;黎霞云;伍耀凡;李月娥;;不育事件對男性生活和婚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3年09期
7 石麗;;廣東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育齡婦女不孕癥現(xiàn)況調(diào)查與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年09期
8 史新中;劉濤;;開展不孕不育官兵夫婦免費定點診治的探討[J];人民軍醫(yī);2013年01期
9 程麗;湯觀秀;秦楠;王云;曹逸;雷俊;;認知行為干預對女性不孕癥患者抑郁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年14期
10 于磊;盛艷秋;彭濤;;不孕不育夫婦的婚姻質(zhì)量和性狀況的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向賢;親密關系中的暴力[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曾慶秋;不同經(jīng)濟地區(qū)孕產(chǎn)生殖健康與腎虛的相關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李小丹;嶺南名中醫(yī)李麗蕓教授治療不孕癥的臨證經(jīng)驗整理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程麗;女性不孕癥患者抑郁現(xiàn)狀及其認知行為干預效果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李文迪;生育障礙夫妻性—生殖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5 姚瓊;生育障礙夫妻性—生殖健康現(xiàn)狀研究及醫(yī)護教育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艷芳,張利巖,王穎,高敏;不孕癥患者的心理反應及其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年12期
2 徐擁軍,劉冬梅,蘇啟昌,孫明章,田奎武;山東省三地市農(nóng)村原發(fā)性不育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0年09期
3 郭興萍;王裕;郝秋芳;李曉紅;齊改梅;李艷梅;劉雅麗;孔慶萍;孟衛(wèi)京;曾小月;;山西省農(nóng)村地區(qū)不孕不育患病狀況調(diào)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6年06期
4 范光升;;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7年08期
5 張曉樸;均衡與失調(diào):1978—1999人民幣匯率合理性評估[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6 楊菁,張燕;不孕癥研究概況[J];國外醫(y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5年04期
7 黎彩銀;吳嘉齊;;男性不育病人心理健康調(diào)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8年33期
8 周耀;張晗;張欣宗;張凡;;不孕癥婦女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年09期
9 方可娟,鄧新清,高爾生;1976~1985年中國初婚婦女不孕率分析[J];生殖與避孕;1992年03期
10 張燕,楊菁,毛宗福;不孕癥及其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概況[J];生殖與避孕;2005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庭巧;對付不良情緒的“偏方”[J];養(yǎng)生大世界;2004年03期
2 張曦艷;中學生不良情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J];心理世界;2005年03期
3 高玉祥;減輕不良情緒的砝碼——幫您調(diào)整心理天平(二)[J];長壽;1997年04期
4 劉春花;論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及其克服[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5 陳章順;論不良情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6 王家琪;消除不良情緒四法[J];心理與健康;2001年11期
7 亦非;;引導孩子情緒的技巧[J];家庭護士;2006年05期
8 蘭曉雁;;不良情緒也有良性效應[J];健身科學;2008年06期
9 蘭曉雁;;不良情緒也有良性效應[J];人生與伴侶(月末版);2008年09期
10 徐元紅;學生中常見的不良情緒的管理與調(diào)適[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文書鋒;;當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沐利國;楊立謙;車宏生;方平;陳海平;;2009中國企業(yè)聘用測評狀況調(diào)查[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牛端;鄺學良;;初中生與教師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態(tài)度比較[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鄭劍虹;梁冬梅;黃鵬偉;戴秀清;歐陽翠娜;曾海花;;大學生心理和諧問卷的編制與調(diào)查[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張晉芳;;四川地震災區(qū)人員心理狀況分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湯晶晶;朱霞;孫云峰;張焱;;5·1 2地震后重建工作參與人員的不良情緒狀況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魏月霞;;不良情緒的調(diào)適與認知[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8 韋曉;竇剛;;云南省高校在校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觀念調(diào)查[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菲菲;劉寶根;;大學生自我改變期望與可行性預期調(diào)查[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馬寧湘;;解決中學生情緒問題的方法[A];廣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研討班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子涵;情緒需要掌控[N];金融時報;2005年
2 沙昊;怎樣消除不良情緒[N];民主協(xié)商報;2006年
3 若愚;暑期消除不良情緒[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劉芬 科學顧問 心理學家 朱建軍;性格軟弱為何易生病[N];北京科技報;2005年
5 王潔;莫拿生氣“懲罰”自己[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6 之萍;學會“發(fā)泄”[N];民族醫(yī)藥報;2006年
7 主任醫(yī)師 陳樹棠;不良情緒轉(zhuǎn)佳五招[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8 何月;心情不好影響智力[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9 陳燕琳;老年抑郁癥的心理調(diào)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10 石太印;如何釋放不良情緒[N];檢察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瞿建國;當代大學生功利心理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曹永忠;蒙自縣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范立斌;青少年情緒智力量表的編制及在山西省青少年中的實測[D];山西大學;2008年
4 邵曉蕓;基于理性情緒教育的輔導課程對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緒的效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葉瑋琳;農(nóng)民工子女小學生不良情緒特點及其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6 田錄梅;自尊對失敗后不良情緒反應的緩沖效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范會勇;大學生郁悶問卷的編制及現(xiàn)狀調(diào)查[D];西南大學;2007年
8 汪翠蘭;學習困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與干預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郭宏燕;初中生學業(yè)情緒的干預研究[D];山西大學;2008年
10 張亭亭;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對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88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58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