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法理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27 13:18
本文關鍵詞: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法理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當今社會,信息資源成為最寶貴的社會財富,個人信息具有重要的價值。信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給公眾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xiàn)許多侵權現(xiàn)象,影響公眾的正常生活,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迫在眉睫。雖然我國于2013年2月出臺了《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tǒng)個人信息保護指南》,但是仍然問題重重,有待解決。因此,本文立足于法理學視角,通過價值取向的分析,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現(xiàn)狀進行學理分析,從而探索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法律的路徑和措施。 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立足于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實和態(tài)勢,認真對待公民的個人信息權利,確立以人為本,人權至上、法治、民主、權利保護等基本理念,兼顧個人利益、群體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通過借鑒、吸納歐美國家的先進的有益的法律制度,建設和完善富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質的憲法、法律、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多元多類型并存的個人信息權利法律保護體系,形成制度化、法律化、規(guī)范化的措施、機制和方式,形成富有成效的有益的法律保障和救濟體制,從而充分地保障公民的個人信息權利,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利益。 本文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理分析,從四個部分展開分析論述: 第一部分針對個人信息及個人信息權的內涵進行分析。首先對個人信息的概念做出辨析,其次對個人信息權進行了權利屬性分析,,認為個人信息權具有雙重屬性,兼具人格權性質與財產(chǎn)權性質,很難將其歸入具體的權利類別之中,進而得出個人信息權是一種獨立的新型權利。 第二部分對個人信息保護立法背后的法理予以分析,主要從兩大方面解讀立法的法理基礎:一方面是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是現(xiàn)實基礎。其一,理論基礎分別從人本主義、人權理論、權利沖突論以及利益衡平論角度加以論述;其二,從個體、政府機關、商業(yè)機構這三種利益主體出發(fā)來論述立法應該盡快制定的現(xiàn)實需求。 第三、四部分是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價值取向進行分析。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價值取向是多元化的,存在沖突是必然的。第三部分著重分析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價值取向及其沖突和整合。第四部分在對歐美價值取向做出利弊分析之后,得出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應該堅持的價值取向。 第五部分立足于價值取向對我國立法現(xiàn)狀、立法缺陷進行必要性分析,而后對個人信息保護法做出幾點設想。
【關鍵詞】: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權 法治 權利保護 利益沖突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23
【目錄】:
- 目錄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7
- 一、個人信息及個人信息權概述17-24
- (一) 個人信息概述17-20
- 1. 概念辨析17-19
- 2. 法律特征19-20
- (二) 個人信息權概述20-24
- 1. 概念20
- 2. 權利屬性20-22
- 3. 法律特征22-24
- 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法理分析24-29
- (一) 理論基礎24-27
- 1. 人本主義24
- 2. 人權理論24-26
- 3. 權利沖突論26
- 4. 利益衡平論26-27
- (二) 現(xiàn)實基礎27-29
- 1. 個人利益需求27-28
- 2. 公共機關的信息管理28
- 3. 商業(yè)機構的利益誘導28-29
- 三、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價值取向29-40
- (一) 一般價值取向29-35
- 1. 正義——最高的價值追求29-31
- 2. 平等——首要的價值追求31-32
- 3. 秩序——基本的價值追求32-33
- 4. 自由——重要的價值追求33-34
- 5. 效益——必要的價值追求34-35
- (二) 利益取向35-37
- (三)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價值沖突與整合37-40
- 1. 價值取向沖突37-38
- 2. 價值取向整合38-40
- 四、歐美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價值取向及啟示40-46
- (一) 歐洲國家個人信息保護法價值取向分析40-41
- 1. 歐洲國家個人信息保護法現(xiàn)狀40
- 2. 價值取向分析40-41
- (二) 美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價值取向分析41-43
- 1. 美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現(xiàn)狀41-42
- 2. 價值取向分析42-43
- (三) 歐美兩大價值取向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43-46
- 1. 對比分析43-44
- 2. 對我國的啟示44-46
- 五、有關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思考46-52
- (一)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發(fā)展狀況46-50
- 1. 立法現(xiàn)狀46-47
- 2. 立法缺陷47-48
- 3. 立法必要性分析48-50
- (二) 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幾點思考50-52
- 1. 立法基本原則50-51
- 2. 立法模式選擇51-52
- 結語52-53
- 參考文獻53-56
- 致謝56-57
- 附錄: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小鯖;董嬌蕊;;網(wǎng)絡隱私傳播現(xiàn)象探析[J];東南傳播;2009年04期
2 胡水君;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與公民[J];法學研究;2003年03期
3 易繼明;周瓊;;論具有人格利益的財產(chǎn)[J];法學研究;2008年01期
4 謝天;鄒平學;;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模式探析[J];嶺南學刊;2011年02期
5 刁勝先;;論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基礎——兼論個人信息、民法保護的精神利益與物質利益[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1年05期
6 葉六奇;;個人信息保護的理論基礎[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7 李春明;王金祥;;以“法治認同”替代“法律信仰”——兼對“法律不能信仰”論題的補充性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8 梅紹祖;個人信息保護的基礎性問題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齊愛民;論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J];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10 劉作翔;權利沖突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法學;2002年02期
本文關鍵詞: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法理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0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0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