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法治論文 >

工會直選如何提升員工工會承諾——基于程序民主理論的解釋

發(fā)布時間:2018-11-06 09:58
【摘要】:工會直選被認為是完善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重要改革方向。然而,民主集中制背景下的工會直選能否提升基層工會代表性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本研究以程序民主理論為理論基礎,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從直選體現(xiàn)程序民主的視角探討基層工會直選如何提升員工工會承諾。研究結(jié)論表明,基層工會直選可以從員工積極控制和工會集體決策兩方面體現(xiàn)程序民主,從而提升員工工會承諾。員工積極控制體現(xiàn)在:直選過程有利于員工對工會的積極認知、同時有利于員工選舉自己熟悉和信任的工會領導。工會集體決策體現(xiàn)在:直選產(chǎn)生的工會具有較強的民意基礎與管理層平等協(xié)商,同時具有較強的組織化程度與管理層有序協(xié)商。
[Abstract]:Direct election of trade unions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eform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However, whether the direct election of trade un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can improve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grass-roots trade unions is still controversia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cedural democracy,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 of multi-case studies to explore how direct election of grass-roots trade unions can enhance the commitment of staff un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rect election to reflect procedural democracy.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direct election of grass-roots trade unions can embody procedural democracy from two aspects: active control of employees and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of trade unions, thereby enhancing the commitment of staff unions. The positive control of employees is reflected in: the direct election process is conducive to the employees' pos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e union and the election of their own familiar and trusted trade union leaders. The collective decision of the trade union is reflected in: the directly elected trade union has a strong public opinion basis and equal consultation with the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 strong degree of organization and orderly consultation with the management.
【作者單位】: 廣東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2&ZD09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47206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4YJA630023)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GD13CGL15) 廣東工業(yè)大學博士啟動項目(16ZS0043)資助
【分類號】:D41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于工會會費問題答讀者問[J];中國工會財會;2002年09期

2 葉四明,李明安;一個依法撥繳工會經(jīng)費的民營企業(yè)[J];中國工會財會;2002年12期

3 任光發(fā);管好用活工會經(jīng)費“五到位”[J];中國工會財會;2002年12期

4 張良金;工會干部要講良心[J];中國工運;2002年02期

5 曾鐵球;簡談做好工會辦公室工作[J];中國工運;2002年02期

6 馬月山;我任鎮(zhèn)工會主席這一年[J];中國工運;2002年02期

7 敖大倫;國企租賃員工不應被工會組織拒之門外[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8 天文;犯了錯誤的職工遇到困難工會也應幫助解決[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9 李新中;工會干部轉(zhuǎn)變作風要做到“三個第一”[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10 劉工;工會活動不能媚俗[J];中國工運;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毅;;促進勞動者體面勞動、尊嚴生活工會要念好維權三字經(jīng)[A];湖南省工人運動研究會五屆三次理事會交流材料[C];2010年

2 王艷輝;;工會組織如何促進體面勞動的實現(xiàn)[A];湖南省工人運動研究會五屆三次理事會交流材料[C];2010年

3 李新濤;;工會組織如何為構建和諧企業(yè)發(fā)揮作用[A];經(jīng)濟生活——2012商會經(jīng)濟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4 俞南平;;關于貴州省工會源頭參與機制建立及運行情況的專題調(diào)查報告[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張平;;淺談工會在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中的作用[A];發(fā)展篇——上海科技系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會論文選編第十輯[C];2004年

6 呂國珍;;論現(xiàn)代企業(yè)工會如何實現(xiàn)自身價值[A];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陳詩達;;強化工會協(xié)調(diào)勞動關系的對策思考[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8 陳詩達;;工會組織發(fā)展及職能發(fā)揮展望[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9 李由;;社會經(jīng)濟轉(zhuǎn)型與工會的職能定位和職工的權益保護[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冷培紅;;工會干部素質(zhì)的提高——開展好工會思想工作的前提[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長山;應充分發(fā)揮工會的監(jiān)督作用[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07年

2 楊鵬飛;工會強弱決定工資高低[N];中國財經(jīng)報;2007年

3 通訊員 宋宇芳;華中電網(wǎng)有限公司工會成立[N];中國電力報;2006年

4 記者 郝宏升 通訊員 凌瑋;河南省電力公司工會成立[N];中國電力報;2006年

5 陳兆平;工會經(jīng)費地稅部門統(tǒng)一代征[N];成都日報;2007年

6 王喜坤;改制企業(yè)工會履行基本職責的思考[N];赤峰日報;2006年

7 記者 江平;紅山區(qū)工會總數(shù)突破500個[N];赤峰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董克偉;外企工會應充分發(fā)揮積極作用[N];中國改革報;2006年

9 姜雪麗;浙江40家麥當勞分店年底前將全部建立工會[N];中國改革報;2007年

10 許曉軍。ㄗ髡呦抵袊鴦趧雨P系學院工會學系副教授);工會要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N];中國改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齊凌云;政黨、工會與階級基礎[D];復旦大學;2005年

2 吳同;以法治勞?[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亞清;高績效工作系統(tǒng)、工會與管理層關系氛圍以及雇傭關系氛圍的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4 李錦峰;國民黨治下的國家與工人階級,,1924-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5 黃偉;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6 鐘立秋;中共第一代領導人的工人階級問題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趙威;1956-1957年工人異動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8 毛光烈;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障實踐中的合作問題分析[D];上海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作佳;工會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蔡偉;論轉(zhuǎn)型期我國工會組織的職能[D];吉林大學;2005年

3 賈珍榮;我國職業(yè)球員工會基礎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尹懷志;日本企業(yè)內(nèi)部工會產(chǎn)生原因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5 陳暉;我國工會角色的缺位、錯位與歸位[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6 賈晉鵬;新時期我國工會發(fā)展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7 歸鴻倩;天津市工會幫扶工作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劉美霞;論英國工會對國有化的態(tài)度[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李麗云;工會社會工作的實務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10 徐群;高職院校工會工作評估探析[D];天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3139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3139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52b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