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核心和關鍵
[Abstract]:The Party leads the people to rule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is a brand-new rule of law state model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rule of law.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 dual party function, which is both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leading party.Therefor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uld not only gover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dminister it according to law, but also, more importantly, realize its leadershi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erefore, the core problem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is to make the party's leadership ove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rule by law,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uld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party leading according to law" and the requirement of "gradually realizing the rule of law by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theory. Because of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CPC,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key to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lies in 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system and style of leadership.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lear idea on the reform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system and style of leadership, which is basically in line with the reform ideas put forward by the 13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flects the rule of law state construction and modern state governance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研究”(項目號:11ZD07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0.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時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考[J];決策探索;2000年06期
2 湯諍;此“法治”非彼“法治”——淺析“以法為本”和“法治國家”[J];理論月刊;2000年04期
3 蔡田;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樹立憲法的權(quán)威[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喬叟;如何防止個人意識代替國家的法律意志──我們離法治國家還很遠[J];中國工商;2000年11期
5 于生云;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面臨的深層次問題[J];理論研究;2001年S1期
6 劉瀟瀟;強制推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治國家建構(gòu)的理想模式[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李國澤;試論依法行政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銅仁師專學報(綜合版);2001年04期
8 卓澤淵;論法治國家[J];現(xiàn)代法學;2002年05期
9 魏吉華;論法治國家對法律的要求[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10 李五星;依法行政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貴明;;論精神文明與依法治國[A];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全國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9年
2 熊偉;;公共財政、民主政治與法治國家[A];財稅法論叢(第5卷)[C];2004年
3 葉尚_g;;實施依法治國方略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A];高舉旗幟 繼往開來——吉林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陳永強;;試論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A];“鄧小平理論的豐富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張曉燕;;依法治國與黨的執(zhí)政方式的變革[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研討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1年
6 高瑋;;法治與科學社會發(fā)展[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6年
7 姜延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幾點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1輯)[C];2008年
8 高軍;;依法行政 構(gòu)建法治政府[A];服務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專刊)[C];2006年
9 劉鐵紅;;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指針——學習鄧小平的法治思想[A];最珍貴的精神財富——黑龍江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4年
10 張淑芳;;論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法律建構(gòu)[A];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兢;中德持續(xù)開展“法治國家對話”[N];人民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李吉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宣言[N];法制日報;2012年
3 記者 顧錢江 劉寶森 海明威 蔡敏;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4 記者 鄭赫南;“兩高”為建設法治國家作出積極貢獻[N];檢察日報;2013年
5 本社評論員;切實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歷史重任[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3年
6 記者 霍小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加快建設法治國家[N];人民日報;2013年
7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沈春耀;建設法治國家的主要難點[N];檢察日報;2013年
8 中央黨校政法部法學理論專業(yè)博士生 王惠靜;法治思維是法治國家的必然選擇[N];檢察日報;2013年
9 顏曉峰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本報記者薛倩 采訪整理;走向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兩會”制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10 省委黨校教授 徐秀霞;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N];吉林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邊宇海;法治: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深刻變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2 胡川寧;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3 鐘愛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權(quán)力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張金來;依法執(zhí)政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5 王玲;俄羅斯聯(lián)邦法治化進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黃捷;論程序化法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曉燕;依法治國條件下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8 吳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龍江大學;2003年
9 李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構(gòu)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祁賽喃;當代大學生憲法教育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2 張晨曦;韓非法治國家理論構(gòu)建[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3 劉廣;試論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D];湘潭大學;2005年
4 于博;簡論我國法治國家的構(gòu)建[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胡澤勇;公民的涵義、地位及其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建設法治國家進程的探析與思考[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0年
7 陶慶婷;在和諧社會構(gòu)建中推進法治國家進程[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徐璐;論公民意識與法治建設[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3年
9 張沖;公民法治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路徑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祝琳;轉(zhuǎn)型時期俄羅斯法治的構(gòu)建與發(fā)展[D];安徽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555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5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