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法學本科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本文關鍵詞:淺析法學本科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出處:《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法學教育 本科 培養(yǎng)目標
【摘要】:法學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中,承擔著培養(yǎng)法律人才,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的重要任務。法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法學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具有以法學專業(yè)知識為主體的多元知識結構、從事法律職業(yè)的實踐能力和較強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是新世紀法學本科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Abstract]:Leg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democratic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t bea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legal talents, disseming legal knowledg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rule of law spirit. The goal of leg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of law education. It has multiple knowledge structu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strong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which is the main goal of law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作者單位】: 內(nèi)江師范學院政法與歷史學院;
【分類號】:D90-4;G642
【正文快照】: 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的世紀,是中國發(fā)展的世紀。中國法學教育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而法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法學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但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法學本科教育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法學教育肩負著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依法治國”方略的雙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莫洪憲;臨床法學教育與法學人才培養(yǎng)——平等式對話教學方式的魅力[J];法學評論;2002年01期
2 王海波;;法學本科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比較[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霍憲丹;論當前我國的統(tǒng)一司法考試與法律教育改革[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明文;;法學本科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曹紅冰;;法學本科教育的現(xiàn)狀與改革思路[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5期
3 江蓮;;試論司法考試和法學研究生教育的關系及其對策[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安淑珍;;法學診所式教育走進獨立學院的思考[J];中國司法;2009年12期
5 杜睿哲;左宇思;;信息技術對大學法學教育的影響[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易繼松;畢慧;;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與司法文書課教學改革[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7 王淑華;李軍;;構建法學本科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體系[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09年12期
8 廖煥國;;論法學本科教育與統(tǒng)一司法考試[J];法制與社會;2009年36期
9 宋家寧,李新權;論公安法學教育中理念的選擇與理論支撐[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楊丁龍;;中日法學教育改革比較研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韓有亨;中韓法學教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柳彥理;我國現(xiàn)行司法考試制度的架構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2 張云;論我國統(tǒng)一司法考試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D];西北大學;2011年
3 鄒健;中國本科法律教育的反思與展望[D];蘇州大學;2003年
4 許曄;司法過程中的法官倫理:價值與功能[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謝長發(fā);診所式法律教育及其在我國的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趙國斌;中國近現(xiàn)代法學教育盛衰論[D];黑龍江大學;2007年
7 王天欣;高校法學本科考試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8 唐紅;從山東政法學院的辦學歷程看新中國法律教育的經(jīng)驗教訓及其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龍衛(wèi)球;;美國實用法律教育的基礎[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1期
2 張彥通;英國高等教育“能力教育宣言”與“基于行動的學習”模式[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3 霍憲丹;面向2l世紀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霍憲丹同志在全國成人政法院校2000年協(xié)作會上的講話[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S1期
4 黃文藝;法律教育四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余敏友;澳大利亞法學教育簡論[J];法學評論;1997年01期
6 邵建東;德國法學教育制度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法學論壇;2002年01期
7 美斯蒂芬·內(nèi)桑森;賈明;;法律教育中解決問題的作用[J];環(huán)球法律評論;1990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賀衛(wèi)方;[N];人民法院報;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明圣;;我國法學教育的現(xiàn)狀與政策調(diào)整[J];法學雜志;2006年01期
2 張榮芬;;公安法學教育的目標和模式定位[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付家東;楊河;曹喬華;;法學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及其實施的相關問題研究[J];云夢學刊;2011年04期
4 梁偉;李婷;;試論法學教育目標模式轉變[J];民辦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5 楊俊;張曉云;;需求導向型法學教育培養(yǎng)——兼論“三位一體”法教學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6 楊俊;張曉云;;論需求導向型法學教育——兼論“三位一體”法教學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7 包振宇;;我國法學本科教育人才素質(zhì)培養(yǎng)目標研究[J];學理論;2011年15期
8 張玉峰;;論完善高校法學本科教育的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14期
9 馮龍良;;淺議法學教育的不足與完善[J];價值工程;2011年23期
10 索光舉;;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法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定位的再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媛媛;;法學教育的面相與轉向——以電子類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畢業(yè)論文為觀察[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2 陳富國;;倫理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探析[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3 徐學鹿;;理念、方式、方法——法學教育斷想[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4 李軒;鄒常樂;;論法學教育視野下的公益訴訟[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許慶坤;;論法學教育的管制松綁[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6 李衛(wèi)紅;劉廣三;;對21世紀法學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7 馮云翔;;對法學教育改革及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8 穆中杰;;共和國法學教育的實證考察與對策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9 于立強;;法學教育目標分析[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10 張虹;;法律邏輯學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及教改思路[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立民;中國當前法學教育的職業(yè)化走向[N];法制日報;2009年
2 徐顯明;法學教育的責任[N];中國改革報;2007年
3 季衛(wèi)東;亟待培育一代國際型法律精英[N];法制日報;2010年
4 王進文邋代麗;回眸中的期盼[N];法制日報;2007年
5 博士 許身健;從“千萬別來念法律”想到的[N];檢察日報;2010年
6 梁捷;弦歌不輟 人才輩出[N];光明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胡新橋 本報見習記者 余飛;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夾縫中生存”[N];法制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張仕艷 陳崗;法學教育非改革不可[N];法制生活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蔣安杰;中國法學教育十大新聞評選揭曉[N];法制日報;2010年
10 季衛(wèi)東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順勢而為 適應變化[N];法制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有亨;中韓法學教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焦應達;蘇聯(lián)法學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房文翠;法學教育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3年
4 劉星顯;基于關系視角的法律與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韋洪發(fā);法律全球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葉立周;當代中國法律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董節(jié)英;1949-1957年的中國法學教育[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8 穆中杰;上海市法學會歷史變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尹超;英美法律教育與中國法律教育改革[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劉劍;卡爾·盧埃林法律職能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春霞;中國本科法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理性思考[D];蘇州大學;2003年
2 馮濤;普通本科法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 王彥;法律碩士教育改革的對策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4 呂雪梅;當代中國特色法學本科教育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5 李建芬;本科法學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6 夏鋒平;中國法學教育之現(xiàn)狀、問題與發(fā)展進路[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玲;法學教育雙主體教學模式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慧;南京國民政府法學教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范鶯鶯;日本法制控近代化過程中的法學教育[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劉晏平;甘肅省高校法學教育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445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34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