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本文關鍵詞: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歷史文明的不斷推進,法治建設成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想內核。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民主法治建設更是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鄧小平同志在民主法治建設上做出了巨大的探索,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關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思想理論論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法治建設作為保障,而本文正是以鄧小平法治思想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和思想發(fā)展過程深入的剖析了鄧小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內涵,以鄧小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豐富其現實價值,為現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構想實現進一步的挖掘,發(fā)揮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現實,實現符合在現階段法治建設時代語境下的鄧小平法治思想的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總結國內外關于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基礎,結合當時社會歷史條件和理論基礎內容進行分析,為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作為理論依托。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了鄧小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特征,一是民主與法制思想的相關理論研究,二是建立法律體系的相關理論,三是鄧小平法治思想中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理論,四是增強全民法律意識理論,在這一章節(jié)中深入分析鄧小平法治思想的實踐應用的呈現。通過對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理論特征進行分析,掌握理論研究的規(guī)律性和原則性,旨在提升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的現實價值。第四部分主要介紹的是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現實啟示,結合實際的中國國情,分析出了鄧小平法治思想對當下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A849;D9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汪志國;論孫中山的法治思想[J];池州師專學報;2003年02期
2 楊焱婷,陳富怡;論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現代借鑒意義[J];前沿;2005年07期
3 呂中國;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影響[J];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4 程波;;創(chuàng)造接受法治思想的輿論環(huán)境[J];求索;2006年12期
5 邵和平;;淺談中國法治思想的歷史發(fā)展[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16期
6 黃卓齡;;解讀法家法治思想[J];法制與社會;2008年04期
7 朱蘇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思想的比較[J];中國檢察官;2009年01期
8 隋學良;聶林山;;淺析中國法治思想之古代淵源[J];大眾文藝;2010年23期
9 劉正祥;;略論孫中山的法治思想[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10 江偉;試論傳統(tǒng)法治思想特點的成因[J];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銳;李艷馨;;董必武法治思想述要[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2 邱萍;;董必武執(zhí)政法治思想初論[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3 鄧t@;;聆聽法治前行的誨音——歷久彌新的董必武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4 王華梅;;和諧社會的法治思想奠基人——董必武法治思想學習體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5 劉瑞川;;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與中國百年轉型[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輯·上冊)[C];2011年
6 余昌海;;董必武法治思想形成過程探討[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輯·上冊)[C];2011年
7 張順革;;民主法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學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8 田莉姝;;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A];貴州省2004年憲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米健;;依法治國 依法治政——董必武法治思想札記[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10 關天國;;董必武的法治思想與依法治國的新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楊彥華 李丹丹;兩岸四地專家學者 探討孫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報;2012年
2 記者 張躍 通訊員 關鎮(zhèn)崗 楊健;廣東研討孫中山法治思想[N];團結報;2010年
3 記者 黃婉媛 通訊員 程金華;全國專家學者聚中山研討孫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報;2010年
4 記者 黃標;多角度研討偉人法治思想[N];中山日報;2011年
5 何濤;我國古代法治思想及其啟示[N];吉林日報;2009年
6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 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文顯;鄧小平民主法治思想永放光芒[N];法制日報;2014年
7 新華日報評論部 顧德寧;法治社會應追求“法情允諧”[N];江蘇法制報;2011年
8 趙 毅;中國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對后世的影響[N];大眾科技報;2005年
9 市委黨校 趙圣熠;中國古代法治思想及其現代意義[N];營口日報;2009年
10 吳英亮 淄博市公安局臨淄分局局長;吸收管仲法治思想營養(yǎng) 增強執(zhí)法公信力[N];人民公安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根強;江澤民法治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于洪;柯克法治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歌;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及其時代意蘊[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2 陳興明;韓非法治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3 徐秀梅;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對現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啟示[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袁紅超;試論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D];武漢工程大學;2015年
5 胡月;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王寶寧;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D];渤海大學;2016年
7 佟佳;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8 張亞娥;法家法治思想的現代價值及其評價[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9 殷金;江澤民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10 隋學良;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法治思想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37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3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