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法治論文 >

黃老治道及其現(xiàn)代價值新論

發(fā)布時間:2017-10-27 20:04

  本文關鍵詞:黃老治道及其現(xiàn)代價值新論


  更多相關文章: 黃老 無為 因循時變 形名 刑德 現(xiàn)代價值


【摘要】:黃老之學作為道家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在我國歷史上曾經盛極一時、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黃老之學以老子哲學為中心,但在政治實踐上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老子的道論,形成了其獨特的“治道”。黃老治道以其理論的豐富性、深刻性和實用性,能夠為國家管理和政治實踐提供系統(tǒng)的指導思想。 本文在對黃老之學的基本文獻如出土文獻《黃帝四經》、《伊尹·九主》,傳世文獻《管子》、《慎子》、《莊子》外篇、《尹文子》、《濾冠子》、《文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進行重新界定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學、哲學、政治學等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對黃老治道的主要思想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提煉,尤其對過去從思想上關注不夠的文獻如《伊尹·九主》、《尹文子》、《慎子》、《鵑冠子》、《文子》等加以重視,并將黃老思想和我國當代政治問題聯(lián)系起來,不僅發(fā)掘出黃老治道中的自由、科學、民主、公正、法治等思想,而且結合中國現(xiàn)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演化,對當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和經驗教訓進行了重點分析,并就政治制度建設和改革提出了明確的意見。 本文將黃老治道的主要內容概括為無為而治、因循時變、形名、刑德四個方面。黃老無為治國理念,在繼承老莊無為政治思想的基礎上,綜合儒家以仁德為本、以禮儀為綱的治國思想,以及法家法、術、勢相統(tǒng)一的治國理論,由此表現(xiàn)出更大的可行性、操作性和積極性;黃老因循思想強調順應自然規(guī)律和順應人情風俗兩個方面,這不僅僅是對自身修養(yǎng)的要求,更是對君主治國治民的期望;時變思想不僅包括一年政事隨季節(jié)變化的“順時立政”思想,還有主張因時代變化而及時變法、反對僵化保守的含義;形名思想包括“形名相應”的政治形名思想和“正形名”、“定名分”的正名思想,是黃老學派“道生法”理論在治國實踐中的貫徹落實;刑德思想把陰陽與刑德結合起來,主張刑德兼施、先德后刑,為黃老的政治實踐提供了具體的理論根據。 黃老治道蘊含精深之理,顯示出強烈的現(xiàn)代性,特別是面對當今中國新一輪改革全面推進的時候,其所包含的政治智慧更加引人注目。黃老無為思想的本質是“天下為公”和“以法治國”,這對推動我國政治的開放性和科學民主立法、司法改革具有參考價值。黃老之學中豐富的因循時變思想是在一個漸變的過程中形成的,其變化的依據主要是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因循“道”、“理”的原則性與具體實踐的靈活性相結合,使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這與當前執(zhí)政黨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實踐與時俱進、不斷改革的指導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黃老學派的形名思想對孔子的“正名”論與老子的“無名”論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其以形正名、形名法定、循名責實、官不兼事等觀點對克服黨政機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等問題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刑德”作為黃老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其本質是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服務與規(guī)范的關系,凡有利于經濟發(fā)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就是德,對破壞經濟、破壞社會秩序行為的打擊就是刑。聯(lián)系當今,在社會主義改革與建設的過程中,黃老刑德思想對當代發(fā)展民生、厲行法治的問題具有啟發(fā)意義。 既發(fā)黃老治道之幽微,更思其于現(xiàn)代社會之啟示。通過本文的研究,試為解決當今現(xiàn)實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黃老 無為 因循時變 形名 刑德 現(xiàn)代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223
【目錄】:
  • 內容摘要6-8
  • Abstract8-14
  • 緒論14-27
  • 一、選題緣由及其意義14-16
  • 二、研究現(xiàn)狀綜述16-24
  • (一) 黃老之學的整體研究16-18
  • (二) 黃老之學的主要思想研究18-22
  • (三) 道家、黃老思想對現(xiàn)代管理借鑒意義的研究22-24
  • 三、研究思路與創(chuàng)新之處24-27
  • (一) 研究思路24-26
  • (二) 創(chuàng)新之處26-27
  • 第一章 黃老之學的形成與影響27-60
  • 一、黃老之學的產生27-30
  • 二、黃老之學的發(fā)展過程30-49
  • (一) 戰(zhàn)國黃老之學30-45
  • (二) 秦漢黃老之學45-49
  • 三、黃老之學的特點49-53
  • (一) 對“道”的發(fā)展49-50
  • (二) 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50-51
  • (三) “無為而無不為”51-52
  • (四) 兼容百家52-53
  • 四、黃老之學的歷史影響53-56
  • (一) 黃老之學的哲學影響54
  • (二) 黃老之學的文化影響54-55
  • (三) 黃老之學的政治影響55-56
  • 五、黃老之學與時代精神56-60
  • (一) 尊重自然,尊重規(guī)律57
  • (二) 以民為本,重視人道57-58
  • (三) 法治與德治并重58-60
  • 第二章 黃老無為治國思想60-79
  • 一、“無為”的思想淵源60-61
  • 二、老莊的無為治國思想61-65
  • (一) 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62-63
  • (二) 莊子的無為治國思想63-65
  • 三、黃老無為治國思想對老莊的借鑒和發(fā)展65-75
  • (一) 《黃帝四經》中的無為治國思想66-67
  • (二) 《管子》諸篇中的無為治國思想67-70
  • (三) 《慎子》中的黃老無為思想70-71
  • (四) 《文子》中的無為治國思想71-73
  • (五) 《淮南子》中的無為思想73-75
  • 四、黃老無為治國思想對法家、儒家的影響75-79
  • 第三章 黃老因循時變思想79-92
  • 一、黃老因循思想的起源79-81
  • 二、黃老學派內部各家因循思想81-86
  • 三、黃老時變思想的起源及發(fā)展86-92
  • (一) 黃老時變思想的起源86-88
  • (二) 黃老時變思想的發(fā)展88-92
  • 第四章 黃老形名思想92-114
  • 一、形名的概念及產生92-94
  • (一) “形名”的概念及分類92-93
  • (二) 形名的產生93-94
  • 二、儒家的“正名”思想94-98
  • (一) 孔子的“正名”思想94-95
  • (二) 孟子對孔子“正名”思想的修正與補充95-96
  • (三) 荀子的“制名”思想96-98
  • 三、老莊的無名思想98-100
  • (一) 老子“無名”的政治管理思想98-99
  • (二) 《莊子》的“無名”論99-100
  • 四、黃老無名與正名定分思想100-109
  • (一) “形名相應”的政治形名思想101-103
  • (二) “正形名”的正名思想103-106
  • (三) “定名分”的正名思想106-109
  • 五、黃老形名思想對法家的影響109-114
  • (一) 法家“名”與“實”的多重意義109-111
  • (二) 名實與君臣關系111-112
  • (三) “綜合名實”的檢驗原則112-114
  • 第五章 黃老刑德思想114-129
  • 一、刑德觀念的起源和演變114-118
  • (一) 德的起源與演變114-117
  • (二) 刑的起源與含義演變117-118
  • 二、黃老學派的刑德思想118-123
  • 三、黃老刑德思想與儒、法兩家比較123-129
  • (一) 儒家的刑德觀123-126
  • (二) 法家的刑德觀126-127
  • (三) 黃老、儒、法刑德觀比較127-129
  • 第六章 黃老治道的現(xiàn)代啟示129-159
  • 一、黃老無為治國思想對當今政治建設的啟示129-138
  • (一) 黃老無為思想在當代科學發(fā)展觀中的體現(xiàn)129-130
  • (二) 黃老無為治國思想對當代政治的借鑒130-138
  • 二、黃老因循時變思想對當今社會改革的啟示138-142
  • 三、黃老形名思想對當今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142-154
  • (一) 我國政治體制中存在的反,F(xiàn)象143-146
  • (二) 黃老形名思想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借鑒意義146-154
  • 四、黃老刑德思想對當今發(fā)展民生與厲行法治的啟示154-159
  • 結語159-161
  • 參考文獻161-170
  • 作者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70-171
  • 后記171-172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孫紅竹;新時期中國行政問責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炎峰;先秦名家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黃華生;論刑罰輕緩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丁小麗;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笑巖;先秦黃老之學淵源與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9年

6 王海成;黃老學派的政治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1049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049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928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