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性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研究
本文關鍵詞:整體性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研究
【摘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始終的重要命題,它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個重要觀點,更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革命性統(tǒng)一的重要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被廣大人民群眾視為真理并得到廣泛傳播,其原因在于它是關于無產(chǎn)階級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學說。馬克思主義以實踐觀為基礎,在對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科學總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奧秘,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生產(chǎn)生活的實踐過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對于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設具有理論指導意義。本文基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視角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進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的內(nèi)容:第一部分:對本文的緒論進行簡要敘述。這一部分包括研究必要性與研究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研究思路與方法和創(chuàng)新之處,重點在于對國內(nèi)研究狀況進行重點總結: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主要內(nèi)容、群眾的概念、國家?guī)状I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繼承與發(fā)展等相關理論,以及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第二部分:闡述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形成。在資本主義大工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大背景下,隨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相繼建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也隨之確立和深化。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文本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立過程兩條線索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形成進行梳理。第三部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主要內(nèi)容;隈R克思主義整體性視角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主要內(nèi)容再整理,認為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包括人民群眾實踐觀、群眾主體論和人的解放理論。第四部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當代價值;隈R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視角研究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不僅可以豐富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研究內(nèi)容,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起到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群眾觀 整體性 實踐 社會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252;A8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6
- 1.1 研究的必要性與意義9
- 1.1.1 研究的必要性9
- 1.1.2 研究的意義9
- 1.2 研究現(xiàn)狀9-12
- 1.3 研究思路、方法與創(chuàng)新12-13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3.3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13
- 1.4 相關概念界定13-16
- 1.4.1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13
- 1.4.2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13-14
- 1.4.3 整體性視角14-16
- 2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形成16-30
- 2.1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孕育16-21
- 2.1.1 《博士論文》到《萊茵報》:接觸黑格爾法哲學,重視人的自我意識16-19
- 2.1.2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到《德法年鑒》:吸收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認識市民社會的物質(zhì)力量19-21
- 2.2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確立21-24
- 2.2.1 《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到《神圣家族》:歷史唯物主義孕育,群眾觀形成21-23
- 2.2.2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到《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歷史唯物主義產(chǎn)生,群眾觀確立23-24
- 2.3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深化24-30
- 2.3.1 《哲學的貧困》:政治經(jīng)濟學的初運用,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顯現(xiàn)24-26
- 2.3.2 《共產(chǎn)黨宣言》到《霧月十八日》:無產(chǎn)階級革命與無產(chǎn)階級專政26-28
- 2.3.3 《資本論》:政治經(jīng)濟學誕生,群眾觀的理論支撐28
- 2.3.4 《哥達綱領批判》: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路徑探索28-30
- 3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主要內(nèi)容30-43
- 3.1 哲學基礎:人民群眾實踐論30-34
- 3.1.1 實踐確定了“人的本質(zhì)是現(xiàn)實的人”31-32
- 3.1.2 歷史本就是現(xiàn)實的人的實踐過程32-34
- 3.2 理論表現(xiàn):人民群眾主體理論34-38
- 3.2.1 人民群眾是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34-36
- 3.2.2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36-37
- 3.2.3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發(fā)展成果的最終享有者37-38
- 3.3 理論歸宿:人的全面解放38-43
- 3.3.1 現(xiàn)狀:人的異化與勞動的異化38-40
- 3.3.2 實現(xiàn)路徑:無產(chǎn)階級革命與無產(chǎn)階級專政40-41
- 3.3.3 理論指導:科學社會主義41-43
- 4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當代價值43-50
- 4.1 理論價值:更好地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43-46
- 4.1.1 以群眾需要為主線的工具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43-44
- 4.1.2 以群眾實踐為節(jié)點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44-45
- 4.1.3 以群眾解放為目標的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45-46
- 4.2 實踐價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指導46-50
- 4.2.1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47-48
- 4.2.2 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并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48-50
- 參考文獻50-53
- 致謝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升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整體性研究[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4年02期
2 顧鈺民;;關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02期
3 肖巍;;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視角和方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02期
4 張宏程;全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整體性研究的幾個問題[J];理論月刊;2011年06期
5 盧肖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性研究[J];科學社會主義;2012年01期
6 王浩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及其實踐模式[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6期
7 肖巍;;整體性研究與大眾化傳播[J];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03期
8 李毅;;加強整體性研究,科學理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靳書君;;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教學的具體方法[J];學理論;2010年24期
10 顧鈺民;;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肖巍;;整體性研究與大眾化傳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澤華;開展思想與社會互動的整體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2 韓高年;在整體性研究中尋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3年
3 馮峰;一部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力作[N];光明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新中;遠古西亞與舊大陸整體性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2 任燕紅;大學功能的整體性及其重建[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翠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整體性研究[D];西安郵電大學;2016年
2 許惠惠;整體性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3 孔慶為;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整體性研究的方法初探[D];廣西大學;2011年
4 鮑福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評析[D];黑龍江大學;2010年
5 姜媛;麥克萊倫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思想研究[D];三峽大學;2015年
6 羅安平;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劉小容;問題意識導向下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579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5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