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諾莎與馬克思的內(nèi)在性思想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07:43
自阿爾都塞以來,當代馬克思主義對斯賓諾莎進行了深入的重新解讀。在實踐中與此相伴隨的是六七十年代的革命風暴及其消散,社會主義陣營的崩潰和全球資本主義的成熟。在理論中,同樣是激進思想家的德勒茲創(chuàng)造性地描繪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斯賓諾莎,施特勞斯學派富有影響地探究了斯賓諾莎的隱微教導,許多生態(tài)主義者推崇斯賓諾莎的自然概念。隨著哈特與奈格里出版《帝國》三部曲,斯賓諾莎的復活正在變得更加意義重大。這篇論文研究了斯賓諾莎和馬克思的內(nèi)在性思想,主要的理論對手是康德和黑格爾各自對內(nèi)在性的理解。對康德來說,內(nèi)在性與超越性的關系正如理論與實踐、知識與信仰的關系那樣。我們無法僅僅通過內(nèi)在性理解我們?nèi)绾慰赡芙槿胧挛锉旧?卻只能把我們向來具有的自由還原為必然性、合理性。黑格爾正確地指出超越性不在內(nèi)在性的彼岸,而是內(nèi)在性自我發(fā)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辯證法的特征是內(nèi)在批判、內(nèi)在超越。從政治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康德式的理解與重商主義一致,黑格爾則把握了資本主義不斷自我革命的邏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推進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斯賓諾莎沒有辯證法,堅持單純的內(nèi)在性:在一切事物的相互關系之外不存在不動的推動者,上帝的力量無非是自然力。與...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超越論的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
第一章 斯賓諾莎的唯物主義
第一節(jié) 政治的雙重目的:自由與和平
第二節(jié) 三種知識形式:經(jīng)驗與想象,理性的推理,直觀的真觀念
第二章 斯賓諾莎與黑格爾如何讓我們思考革命
第一節(jié) 斯賓諾莎的實體與黑格爾的歷史目的論
第二節(jié) 斯賓諾莎的樣式與黑格爾的市民社會
第三章 馬克思的內(nèi)在性思想
第一節(jié) 意識形態(tài)與生產(chǎn)關系
第二節(jié) 政治革命與社會變革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黑格爾與海德格爾[J]. H.-G.伽達默爾,鄧曉芒. 哲學譯叢. 1991(05)
本文編號:3432159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超越論的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
第一章 斯賓諾莎的唯物主義
第一節(jié) 政治的雙重目的:自由與和平
第二節(jié) 三種知識形式:經(jīng)驗與想象,理性的推理,直觀的真觀念
第二章 斯賓諾莎與黑格爾如何讓我們思考革命
第一節(jié) 斯賓諾莎的實體與黑格爾的歷史目的論
第二節(jié) 斯賓諾莎的樣式與黑格爾的市民社會
第三章 馬克思的內(nèi)在性思想
第一節(jié) 意識形態(tài)與生產(chǎn)關系
第二節(jié) 政治革命與社會變革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黑格爾與海德格爾[J]. H.-G.伽達默爾,鄧曉芒. 哲學譯叢. 1991(05)
本文編號:34321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3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