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一些認識
發(fā)布時間:2021-06-27 13:59
勞動分工理論是構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之一。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思想的提出,是在批判和繼承國民經濟學分工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思想是一種區(qū)別于以往分工思想,更為科學的理論。他們把分工的起源歸結為個體發(fā)展需要和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并認為人類分工采取的類型有一般的分工、特殊的分工以及個別的分工,這三種類型可以歸結為社會分工和工場手工業(yè)分工兩種類型,社會分工和工場手工業(yè)分工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區(qū)別的。在馬克思恩格斯對分工發(fā)展的闡述中,表明了分工和生產力、生產關系等社會歷史領域中的基本范疇的關系,經過對這些關系的表述,揭示了分工思想的特點。他們認為分工作為人類勞動的社會存在形式,是人類共同活動方式的分工和私有制條件下分工的統(tǒng)一。分工作為歷史發(fā)展中的現(xiàn)象,其未來發(fā)展道路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職業(yè)性分工”將逐漸減弱,另一方面是“技術性分工”作為分工發(fā)展的主流趨勢將永遠存在于人類社會。所以,分工作為促進人類歷史進步的力量之一,是人類進行群體實踐的必然選擇。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思想對我國的社會發(fā)展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將為促進國內社會分工更加合理化,并促進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
1.4 創(chuàng)新和不足之處
第二章 古典經濟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對勞動分工的認識
2.1 柏拉圖的分工思想
2.2 亞當·斯密的分工思想
2.3 薩伊、斯卡爾培克、穆勒等人的分工思想
2.4 馬克思恩格斯對國民經濟學家關于分工思想的揚棄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思想
3.1 分工的起源
3.2 分工的類型
3.3 分工的發(fā)展階段
3.4 分工的特點
3.5 分工的歷史趨勢
第四章 分工發(fā)展的歷史意義
4.1 分工是群體實踐的社會存在形式
4.2 分工的發(fā)展建立在交往實踐發(fā)展的基礎上
4.3 發(fā)展分工是當前實踐發(fā)展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分工理論的價值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關陽. 大眾文藝(理論). 2009(13)
[2]馬克思的分工思想與歷史唯物主義[J]. 王虎學.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
[3]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二重邏輯[J]. 張振偉,林海燕. 湖北社會科學. 2009(01)
[4]論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實質[J]. 楊芳. 湖北社會科學. 2008(11)
[5]論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特點[J]. 楊芳. 湖北社會科學. 2008(03)
[6]分工理論綜述[J]. 苗長青.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 2008(01)
[7]分工是生產力還是生產關系[J]. 楊琪,吳練達. 廣西社會科學. 2008(01)
[8]馬克思的分工理論及其當代意義[J]. 張桂芳,石春霞.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7(11)
[9]對分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再認識[J]. 褚孔志. 前沿. 2007(09)
[10]馬克思主義分工理論的現(xiàn)實啟示[J]. 高中華,徐巖.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06(05)
博士論文
[1]社會分工的歷史衍進與理論反思[D]. 徐國民.華東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馬克思的勞動觀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D]. 吳波.河南大學 2009
[2]馬克思的勞動分工觀[D]. 魏現(xiàn)廣.蘭州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52983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
1.4 創(chuàng)新和不足之處
第二章 古典經濟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對勞動分工的認識
2.1 柏拉圖的分工思想
2.2 亞當·斯密的分工思想
2.3 薩伊、斯卡爾培克、穆勒等人的分工思想
2.4 馬克思恩格斯對國民經濟學家關于分工思想的揚棄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思想
3.1 分工的起源
3.2 分工的類型
3.3 分工的發(fā)展階段
3.4 分工的特點
3.5 分工的歷史趨勢
第四章 分工發(fā)展的歷史意義
4.1 分工是群體實踐的社會存在形式
4.2 分工的發(fā)展建立在交往實踐發(fā)展的基礎上
4.3 發(fā)展分工是當前實踐發(fā)展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分工理論的價值及其現(xiàn)實意義[J]. 關陽. 大眾文藝(理論). 2009(13)
[2]馬克思的分工思想與歷史唯物主義[J]. 王虎學.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
[3]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二重邏輯[J]. 張振偉,林海燕. 湖北社會科學. 2009(01)
[4]論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實質[J]. 楊芳. 湖北社會科學. 2008(11)
[5]論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特點[J]. 楊芳. 湖北社會科學. 2008(03)
[6]分工理論綜述[J]. 苗長青.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 2008(01)
[7]分工是生產力還是生產關系[J]. 楊琪,吳練達. 廣西社會科學. 2008(01)
[8]馬克思的分工理論及其當代意義[J]. 張桂芳,石春霞.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7(11)
[9]對分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再認識[J]. 褚孔志. 前沿. 2007(09)
[10]馬克思主義分工理論的現(xiàn)實啟示[J]. 高中華,徐巖.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06(05)
博士論文
[1]社會分工的歷史衍進與理論反思[D]. 徐國民.華東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馬克思的勞動觀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D]. 吳波.河南大學 2009
[2]馬克思的勞動分工觀[D]. 魏現(xiàn)廣.蘭州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52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5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