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人的本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1 13:56
在人類思想史上,哲學家們從沒停止過對人的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在費爾巴哈之前的哲學家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回答,雖有其根據(jù),但最終都是停留在“抽象的人”。費爾巴哈提出的人的本質思想是這一問題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他批判了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主義,主張從唯物主義角度出發(fā)去看待人的本質問題,將人的本質回歸人本身,將哲學的目光引向人的感性世界。費爾巴哈從當時自然科學和生物學角度去思考人的本質,提出“類”的感念,并認為人與動物之所以不同就是因為“類”意識。同時,在宗教領域,費爾巴哈認為神是人類本質異化的結果,應該站在人的立場上看待宗教,將宗教還原為人本身來。他還指出,宗教產(chǎn)生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心,人們?yōu)榱司徑夥N敬畏之心所帶來的壓力,所以幻想出了神,費爾巴哈對宗教進行了否定,但提出了建立愛的宗教的思想。費爾巴哈的理論成果與著作,特別是關于人的本質的闡釋,成為馬克思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對馬克思哲學體系的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中,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立足現(xiàn)實的人去探討人的本質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對人的本質問題進行了科學地解釋,從而實現(xiàn)了人的本質思想的變...
【文章來源】: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寫作背景和研究方法
1.3.1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寫作背景
1.3.2 研究方法
2 費爾巴哈哲學的“人的本質”思想
2.1 費爾巴哈對神學的人本學批判
2.1.1 對神學批判的立腳點——“人”
2.1.2 對神學批判的核心——“宗教異化”
2.2 費爾巴哈對黑格爾關于人的本質的批判
2.2.1 “將神學下降為人本學”: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批判的宗旨
2.2.2 “感性直觀”: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批判的基本原則
2.2.3 主賓關系的顛倒:費爾巴哈黑格爾批判的根本目的
2.3 費爾巴哈關于“人的本質”思想的基本觀點
2.3.1 人的自然本質是“類本質”
2.3.2 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
2.3.3 愛的宗教是人的本質的回歸
2.3.4 人的社會本質是文化、歷史的產(chǎn)物
3 《提綱》中對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的批判
3.1 反對把人理解為感性存在
3.1.1 對費爾巴哈把人作為感性對象存在的批判
3.1.2 對費爾巴哈以感性直觀的方式理解“人的本質”的批判
3.2 反對把宗教歸為人的本質
3.2.1 沒有揭示宗教的社會根源
3.2.2 對愛的宗教回復人的本質的批判
3.3 反對環(huán)境決定論
3.3.1 忽視人的主體地位
3.3.2 否定了實踐是形成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前提和基礎
4 《提綱》中馬克思對費爾巴哈“人的本質”的超越
4.1 消解了人在思維中確立本質的可能性
4.1.1 從抽象的“自然人”到“現(xiàn)實的人”
4.1.2 從思維的規(guī)定性到歷史的生成性
4.2 以實踐確立了對人的本質的超越
4.2.1 以人的“感性活動”消解主客二元對立
4.2.2 以人的“社會生活”消解理論的神秘性
4.2.3 以人的“改變世界”消解單純地解釋世界
5 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
5.1 理論意義
5.1.1 對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超越
5.1.2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初步創(chuàng)立
5.1.3 確立了人的社會性的意義和價值
5.2 現(xiàn)實意義
5.2.1 有利于人類走出發(fā)展困境
5.2.2 有利于全面理解和貫徹“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
5.2.3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動力支持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224667
【文章來源】: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寫作背景和研究方法
1.3.1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寫作背景
1.3.2 研究方法
2 費爾巴哈哲學的“人的本質”思想
2.1 費爾巴哈對神學的人本學批判
2.1.1 對神學批判的立腳點——“人”
2.1.2 對神學批判的核心——“宗教異化”
2.2 費爾巴哈對黑格爾關于人的本質的批判
2.2.1 “將神學下降為人本學”: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批判的宗旨
2.2.2 “感性直觀”: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批判的基本原則
2.2.3 主賓關系的顛倒:費爾巴哈黑格爾批判的根本目的
2.3 費爾巴哈關于“人的本質”思想的基本觀點
2.3.1 人的自然本質是“類本質”
2.3.2 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
2.3.3 愛的宗教是人的本質的回歸
2.3.4 人的社會本質是文化、歷史的產(chǎn)物
3 《提綱》中對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的批判
3.1 反對把人理解為感性存在
3.1.1 對費爾巴哈把人作為感性對象存在的批判
3.1.2 對費爾巴哈以感性直觀的方式理解“人的本質”的批判
3.2 反對把宗教歸為人的本質
3.2.1 沒有揭示宗教的社會根源
3.2.2 對愛的宗教回復人的本質的批判
3.3 反對環(huán)境決定論
3.3.1 忽視人的主體地位
3.3.2 否定了實踐是形成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前提和基礎
4 《提綱》中馬克思對費爾巴哈“人的本質”的超越
4.1 消解了人在思維中確立本質的可能性
4.1.1 從抽象的“自然人”到“現(xiàn)實的人”
4.1.2 從思維的規(guī)定性到歷史的生成性
4.2 以實踐確立了對人的本質的超越
4.2.1 以人的“感性活動”消解主客二元對立
4.2.2 以人的“社會生活”消解理論的神秘性
4.2.3 以人的“改變世界”消解單純地解釋世界
5 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
5.1 理論意義
5.1.1 對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超越
5.1.2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初步創(chuàng)立
5.1.3 確立了人的社會性的意義和價值
5.2 現(xiàn)實意義
5.2.1 有利于人類走出發(fā)展困境
5.2.2 有利于全面理解和貫徹“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
5.2.3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動力支持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224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2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