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對人學思想的關注自古以來就是哲人們所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什么是人的本質?怎樣實現(xiàn)人類的解放?這些問題深深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馬爾庫塞與馬克思都從各自的理論背景和視角出發(fā),并且結合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時代背景,對工業(yè)社會出現(xiàn)的各種負面問題和人的異化現(xiàn)象進行了自己的解讀。馬爾庫塞身處資本主義的壟斷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物質財富已經積累到了一個相當驚人的程度,工人階級和資本家一樣的享受著科學技術帶來的富足和安逸,但是人的異化和科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日益顯著,馬爾庫塞主要從心理、文化層面對人的異化現(xiàn)象進行了剖析,以及怎樣實現(xiàn)最終的解放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馬克思從經濟和政治的宏觀角度考察了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的人的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況,揭露了資本主義對無產價級的無情奴役和壓迫,主張通過無產階級的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解除人的異化,最終實現(xiàn)實現(xiàn)人類的自由和解放。 這篇文章主要包含緒論、正文三章及結語三大部分。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選題的背景、意義、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及本文的重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分析等相關問題。正文第一部分首先對馬爾庫塞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做了一個整體的把握。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探討了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的歷史關聯(lián)及其差異。第三部分從馬克思的視角對馬克思人學思想展開一個評價,主要從合理性和局限性兩個方面來展開。文章的結語部分概括總結了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對于后來哲學家們的影響,以及對于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和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 馬爾庫塞 人學思想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038;A81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緒論7-20
-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7-8
- 1.2 研究綜述8-18
- 1.3 研究方法及擬創(chuàng)新處18-20
- 2 馬爾庫塞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20-40
- 2.1 馬爾庫塞的人學思想20-32
- 2.2 馬克思的人學思想32-40
- 3 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的歷史關聯(lián)與差異40-54
- 3.1 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的聯(lián)系40-42
- 3.2 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的差異42-54
- 4 從馬克思的視角評析馬爾庫塞的人學思想54-61
- 4.1 合理性54-58
- 4.2 局限性58-61
- 結語61-62
- 致謝62-63
- 參考文獻63-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勇;;大眾文化的革命功能——馬爾庫塞大眾文化觀中的另一主題[J];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2 饒美泉;;評馬爾庫塞的新革命主體思想[J];傳承;2010年03期
3 馬良;“藝術就是政治實踐”——馬爾庫塞的藝術政治理論述評[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05期
4 江楓;小議馬爾庫塞的“異化觀”[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5 李曉林;論馬爾庫塞的審美功能觀[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6 楊曉蓮;馬爾庫塞論藝術的革命功能[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7 張和平;試析馬爾庫塞的哲學“終結”論[J];襄樊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張和平;理性是“勞動”概念的靈魂——略論馬爾庫塞對“勞動”經驗論的批評[J];甘肅理論學刊;2001年05期
9 張和平;“必然勞動”必須不斷向“自由勞動”過渡——論馬爾庫塞的“自由勞動”說[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王良濱;馬爾庫塞的社會文化批判觀[J];青海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2 丁國旗;;尋找“新感性”——馬爾庫塞“新感性”的諸種形式[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3 石文年;;馬爾庫塞美學的功能論和異化論[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黃皖毅;;單向度的人與人的全面發(fā)展——馬爾庫塞和馬克思人學思想比較研究[A];人的基本理論研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基本觀點研究”子課題研究[C];2007年
5 陶渝蘇;;西方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中人的變形——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及其意義[A];“歷史唯物主義與民族復興之路”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世界哲學大會原主席、美國普渡大學哲學系教授 威廉·麥克布萊德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吳昕煒 張萌;馬爾庫塞與美國的馬克思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上海社會科學院 沈大明;馬爾庫塞:用美學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田志偉;文化產業(yè)是關于靈魂的產業(yè)[N];遼寧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許勇為;馬爾庫塞的現(xiàn)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范曉麗;馬爾庫塞批判的理性與新感性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余在海;具體哲學與歷史存在論—馬爾庫塞早期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4 李楊;尋求現(xiàn)象學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D];復旦大學;2012年
5 鄭春生;馬爾庫塞與六十年代美國學生運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武紅;馬爾庫塞的自然解放論[D];山東大學;2007年
2 王昕悅;馬爾庫塞的藝術拯救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3 龍瑋;馬爾庫塞的馬克思主義[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4 唐鐸;馬爾庫塞的“愛欲解放論”及其當代價值[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5 康雪玉;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的解放理論異同及其對當代人的解放主題的昭示[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6 鐘曉平;構建自由的新技術社會[D];廣西大學;2015年
7 楊晨;馬爾庫塞關于技術思想評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姚婷;馬爾庫塞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解讀《單向度的人》[D];南昌大學;2015年
9 梁愛平;馬爾庫塞文化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10 苗青波;論馬爾庫塞科技極權主義批判的歷史與邏輯[D];復旦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學思想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3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0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