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彩陶鸛魚石斧圖的巫畫性質(zhì)
本文關鍵詞:談彩陶鸛魚石斧圖的巫畫性質(zhì)
【摘要】:河南汝州閻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學術(shù)界一直將其繪畫內(nèi)容視作上古時期的圖騰畫。筆者研究認為,這幅彩陶畫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騰畫在性質(zhì)上有較大區(qū)別,經(jīng)比較研究同時期其他地區(qū)出土彩陶繪畫可以發(fā)現(xiàn),這幅史前鸛魚石斧圖,應該歸入巫畫的范疇。
【作者單位】: 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
【關鍵詞】: 鸛魚石斧圖 圖騰畫 巫畫 仰韶文化 彩陶缸
【分類號】:K876.3
【正文快照】: 1978年,河南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出土一件仰韶文化彩陶缸,其腹部繪畫鸛魚石斧圖[1]。關于這幅彩陶繪畫的性質(zhì),多年來學術(shù)界屢有研究,并形成較為一致的結(jié)論,認為這是一幅古代圖騰畫。然而筆者研究認為,這幅彩陶畫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騰畫在性質(zhì)上有較大區(qū)別,經(jīng)比較研究同時期其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東聯(lián);“鸛魚石斧”圖釋[J];湖南考古輯刊;1994年00期
2 ;陜西寶雞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記要[J];考古;1959年05期
3 ;1959年豫西六縣調(diào)查簡報[J];考古;1961年01期
4 ;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J];文物;1978年03期
5 嚴文明;;《鸛魚石斧圖》跋[J];文物;1981年12期
6 湯文興;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調(diào)查[J];中原文物;1981年01期
7 張紹文;原始藝術(shù)的瑰寶——記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鸛魚石斧圖》[J];中原文物;1981年01期
8 鄭杰祥;《鸛魚石斧圖》新論[J];中原文物;1982年02期
9 范毓周;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陶畫《鸛魚石斧圖》試釋[J];中原文物;1983年03期
10 牛濟普;《鷺魚石斧圖》考[J];中原文物;1985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仰松;仰韶文化嬰首、魚、蛙紋陶盆考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2 劉毓慶;關于《詩經(jīng)·關雎》篇的雎鳩喻意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孫危;;鮮卑“毀器”葬俗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4 曹定云;;炎帝部落早期圖騰初探[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朱麗萍;李永鋒;;半坡陶器的造型比例及其對現(xiàn)代產(chǎn)品設計的啟示[J];包裝工程;2010年24期
6 張曉梅;;中國新石器時代彩陶紋飾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鄭莉;;史前陶文研究綜述[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8 孫長初;;略論考古出土藝術(shù)品在中國古代藝術(shù)史研究中的作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張家升;;漢代絲織業(yè)發(fā)展的考古學觀察[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10 吳榮清;江蘇句容丁沙地遺址試掘鉆探簡報[J];東南文化;1990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陶復;;建筑考古三十年綜述(1949—1979)[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三、四輯)[C];1982年
2 曹定云;;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圖騰與炎帝彤魚氏——兼論炎帝名號的由來[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3 劉立光;;漢畫像“鳥啄魚”圖像研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尹弘澤;楊其威;;中國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六、七合輯[C];1994年
5 張碧波;;西王母草原王國文明論——兼及昆侖文化探源[A];論草原文化(第五輯)[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兵;先秦諸子政治傳播觀念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2 李虹;死與重生:漢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何紅中;中國古代粟作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曉毅;陶寺考古:技術(shù)的實證解析[D];山西大學;2011年
5 毛曦;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地理[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春會;考古學與先秦宗教思想論綱[D];西北大學;2002年
7 楊章平;綿羊群體間親緣關系評價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8 黃厚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史前文化中的鳥形象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4年
9 石榮傳;三代至兩漢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靳松安;河洛與海岱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D];鄭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陽;魚紋造型藝術(shù)的應用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0年
2 敖麗芳;“美”的語義分析與文化特征[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U,
本文編號:8485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84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