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藝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6 06:19
本文關鍵詞:內蒙古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藝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巖畫藝術 錫林郭勒北部草原 藝術特征 文化內涵
【摘要】:中國北方自古以來是游牧民族生活的舞臺,經(jīng)過歷史的滄桑演變,他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其中的巖畫藝術是這些草原文化的杰出代表。巖畫是先民刻繪于巖石上的圖畫和符號,這些圖畫在許多方面揭示著古代人豐富的生產(chǎn)生活、思想觀念、社會形態(tài)、哲學思維、宗教信仰、心理狀態(tài)以及獨特的審美等文化內涵,同時也是人類用自己的獨特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體現(xiàn),是人類群體發(fā)展歷程的圖解,被史學界廣泛的喻為“形象的語言、藝術的史詩”。 錫林郭勒北部巖畫是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古代游牧先民留下的鮮活的歷史圖畫,是記錄這一群體生產(chǎn)、生活狀況的最為原始符號,是遠古人類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本文采取文獻研究和田野考察相結合的方法,以錫林郭勒北部蘇尼特、阿巴嘎等地區(qū)的巖畫為例,詳細闡述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遺存現(xiàn)狀,對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文化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從造型藝術、文化學的角度分析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的藝術特性和文化內涵,反映草原巖畫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氣質。
【關鍵詞】:巖畫藝術 錫林郭勒北部草原 藝術特征 文化內涵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879.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S5-7
- 引言7-8
- 一、內蒙古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遺存概述8-11
- 1.1 內蒙古巖畫遺存體系概況8-10
- 1.1.1 森林巖畫9
- 1.1.2 草原巖畫9
- 1.1.3 高山巖畫9-10
- 1.1.4 沙漠巖畫10
- 1.2 內蒙古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遺存狀況10-11
- 1.2.1 蘇尼特巖畫10-11
- 1.2.2 阿巴嘎巖畫11
- 二、內蒙古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表現(xiàn)的的主要內容11-17
- 2.1 原始生活生產(chǎn)狀態(tài)及生存情境的描繪12-13
- 2.2 原始巫術祭祀儀式場景的描繪13-17
- 三、內蒙古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藝術特征17-24
- 3.1 錫林郭勒北部巖畫造型特征17-22
- 3.2 錫林郭勒北部巖畫的制作方法22-24
- 四、內蒙古錫林郭勒北部地區(qū)巖畫的文化內涵24-28
- 4.1 天體巖畫及原始宗教觀念24-25
- 4.2 生殖崇拜的巖畫內涵25-26
- 4.3 原始獵牧生活的造型記錄26-28
- 結論28-29
- 參考文獻29-31
- 致謝3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崇明;;《詩經(jīng)》中鹿的文化寓意及其演變[J];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06期
,本文編號:5473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54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