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瓊結橋碑的考古復查與研究
本文關鍵詞:吐蕃瓊結橋碑的考古復查與研究
【摘要】:正西藏瓊結不僅是吐蕃悉補野王朝的首府,也是吐蕃王朝時期的皇家陵園。位于該縣境內的瓊結橋碑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保存較完好的吐蕃早期石刻遺存之一,是吐蕃王陵考古的重要發(fā)現(xiàn),也是王陵等級制度的體現(xiàn)和王權的象征,對碑文的整理解讀及石刻紋飾的研究無疑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這一歷史時期的面貌。早在1948年,意大利藏學家圖齊(G.Tucci)到瓊結進行考古調查,并在1950年出版的《藏王陵》一書中首次記錄了這塊石碑~([1])。1949年,英國人黎吉
【作者單位】: 西藏大學藏文古籍研究所;
【關鍵詞】: 吐蕃 瓊結橋碑 赤松德贊陵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藏王墓考古調查資料的綜合研究”(批準號:14JJD780001) 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唐代吐蕃墓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批準號:12CKG009)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K877.4
【正文快照】: Detsen(r.755-797 AD)西藏瓊結不僅是吐蕃悉補野王朝的首府,也是吐蕃王朝時期的皇家陵園。位于該縣境內的瓊結橋碑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保存較完好的吐蕃早期石刻遺存之一,是吐蕃王陵考古的重要發(fā)現(xiàn),也是王陵等級制度的體現(xiàn)和王權的象征,對碑文的整理解讀及石刻紋飾的研究無疑有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霍巍;;吐蕃系統(tǒng)金銀器研究[J];考古學報;2009年01期
2 王毅;;藏王墓——西藏文物見聞記(六)[J];文物;1961年Z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冠群;漢文史料記載唐代吐蕃社會文化“失實部分”之研究[J];中國藏學;2003年02期
2 土呷;;論昌都地區(qū)在推進西藏歸入中國版圖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藏學;2010年03期
3 楊銘;;唐代吐蕃與于闐的交通路線考[J];中國藏學;2012年02期
4 王建林,熊偉;晚更新世以來西藏古人類遷移與氣候變化關系[J];地理學報;2004年02期
5 陳映婕;張虎生;;文化空間、價值取向與文化遺產保護——從西藏“日姆棟”史前“血祭圖”巖刻畫被毀事件說起[J];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6 湯惠生;李一全;;高原考古學:青藏地區(qū)的史前研究[J];中國藏學;2012年03期
7 岳小國;;三巖藏人族源探研[J];長江論壇;2012年04期
8 王東;;吐蕃移民與唐宋之際河隴社會文化變遷[J];敦煌學輯刊;2012年04期
9 沈衛(wèi)榮;;“懷柔遠夷”話語中的明代漢、藏政治與文化關系[J];國際漢學;2005年02期
10 王彥智;;“中國特色、西藏特點”命題的政治內涵解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寶海;張亞生;李楊;;青稞文化——西藏高原農業(yè)生產能力的代表[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7分會場——城鄉(xiāng)一體化與“三農”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金東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獻《黑頭凡人的起源》之漢譯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陳立明;藏門珞民族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耿榮慶;牛亞科家畜基于結構基因的分子進化特征與分子鐘學說檢驗[D];揚州大學;2008年
4 李艷紅;中國史前裝飾品的造型和分區(qū)分期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張屹;吐蕃時期藏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黃祖宏;西藏人口分布變動與其城鎮(zhèn)空間格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瓊;阿壩縣藏傳佛教建筑裝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馬萬宏;20世紀西北地區(qū)古代中外工藝美術交流研究的回顧[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南加才讓;略論藏族石刻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嚴永山;藏族傳統(tǒng)性文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張美利;西藏地區(qū)藏傳佛教建筑裝飾設計初探[D];湖南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齊琳;甘南藏族民居地域適應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更求多杰;玉樹嘉那嘛呢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8 燕仲飛;甘肅文縣白馬藏族音樂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高玉蓓;吐蕃經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10 扎西東珠;瑪曲龍頭琴彈唱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褚俊杰;;吐蕃本教喪葬儀軌研究——敦煌古藏文寫卷P.T.1042解讀[J];中國藏學;1989年03期
2 許新國;都蘭吐蕃墓中鍍金銀器屬粟特系統(tǒng)的推定[J];中國藏學;1994年04期
3 陳波;公元10世紀前西藏的黃金、黃金制品及相關問題研究[J];中國藏學;2000年02期
4 田廣金;郭素新;;內蒙古阿魯柴登發(fā)現(xiàn)的匈奴遺物[J];考古;1980年04期
5 段鵬琦;;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金銀器小議[J];考古;1980年06期
6 孫機;;唐代的馬具與馬飾[J];文物;1981年10期
7 楊泓;;中國古代馬具的發(fā)展和對外影響[J];文物;1984年09期
8 林梅村;;粟特文買婢契與絲綢之路上的女奴貿易[J];文物;1992年09期
9 羅世平;;天堂喜宴———青海海西州郭里木吐蕃棺板畫箋證[J];文物;2006年07期
10 許新國;都蘭熱水血謂吐蕃大墓殉馬坑出土舍利容器推定及相關問題[J];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5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林;尋找瓊結美女[J];西藏旅游;2003年03期
2 云聰·索朗次仁;山南瓊結縣的“卓”(鼓舞)概述[J];西藏藝術研究;1996年01期
3 曲杰;;久河卓舞[J];中國西藏(中文版);2011年04期
4 左手;瓊結:王朝神話的開始和君王的最終歸屬地[J];西藏旅游;2004年04期
5 苗得雨;;瓊結河畔的情歌——致遠方的愛人[J];西藏文學;2002年01期
6 王仁湘;趙慧民;劉建國;郭幼安;;西藏瓊結吐蓄王陵的勘測與研究[J];考古學報;2002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蔣姬;瓊結:多措并舉促增收[N];山南報(漢);2012年
2 周敏榮;瓊結一季度勞務輸出創(chuàng)收525萬元[N];山南報(漢);2014年
3 通訊員 李江麗;瓊結經濟社會發(fā)展步伐加快[N];山南報(漢);2014年
4 記者 曉勇;我區(qū)一特色產業(yè)開發(fā)企業(yè)進駐瓊結[N];西藏日報;2007年
5 ;瓊結“四個到位”做好學習實踐活動前期工作[N];山南報(漢);2009年
6 許萬紅;深化援藏工作 促進瓊結發(fā)展[N];山南報(漢);2009年
7 劉鵬;瓊結“三塊陣地”慶?箲(zhàn)勝利65周年[N];山南報(漢);2010年
8 本報記者 李文健;努力建設小而強富而美的新瓊結[N];西藏日報(漢);2010年
9 記者 崔昭;董明俊在瓊結檢查督導維穩(wěn)工作[N];山南報(漢);2013年
10 本報通訊員 王珩瓊;瓊結采取有力措施增加農牧民收入[N];山南報(漢);2006年
,本文編號:5390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53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