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平遙縣雙林寺彩塑的藝術(shù)特征和歷史文化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4-02-22 20:18
平遙古城始建于兩千多年前的周王朝,于明清時期得以重建。北宋時期為了紀(jì)念佛祖釋迦牟尼"雙林入滅"之說,更名為雙林寺。寺內(nèi)的彩塑完美繼承了中國古代泥塑的傳統(tǒng)塑造方法,形式多樣,技法嫻熟,數(shù)量之多,構(gòu)思之巧,技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無愧于"東方彩塑藝術(shù)寶庫"、"中國明代彩塑藝術(shù)博物館"的稱號。雙林寺彩塑保存完整,釋迦殿四壁布滿泥塑壁龕,每一壁龕為一獨立神話或佛教故事,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072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圖一天王殿西方廣目天王
寺內(nèi)各類彩塑生活氣息極其濃郁,彩塑比例按照1:1真人比例來塑造,塑像與真人大小相似,每一尊神像的神情都極為傳神入畫,或雙眼圓睜或微微斜視,又或雙唇緊抿微翹,神態(tài)就像真人在眼前一樣逼真。尤其是人物眼睛的雕塑,十分符合解剖原理,眉弓、眼球、眼眶等各部分結(jié)構(gòu)與真人無異。眼珠(圖一)更是....
圖三菩薩殿千手千眼觀音
雙林寺彩塑尤以菩薩殿中那尊二十六臂觀音像(圖三)的優(yōu)雅姿容最為人所推崇。菩薩的面容神韻猶存,二十六只手臂各持吉祥之物左右對稱依次伸出,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肢體連接恰到好處,渾然天成。每一處手臂都造型各異,與手中吉祥物相向呼應(yīng)無絲毫累贅之感,更添嫵媚的女性特征。菩薩表情溫和、慈....
圖二釋迦殿文殊菩薩
圖一天王殿西方廣目天王(二)高超的塑造方法
本文編號:3907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9072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