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畫像中的建筑圖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5 21:32
漢代是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史上重要的轉折階段,這一時期木結構建筑技術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促使?jié)h代建筑的主體構架和承重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轉變,奠定了中國古代木構建筑的結構基礎。但由于發(fā)現(xiàn)的建筑遺跡及實物較少,目前學術界對漢代建筑類型及結構多集中在對部分建筑類型及構件的分析和探討,尚未對建筑類型及其技術發(fā)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本文在前人對漢代部分建筑結構及其特點討論的基礎上,以漢代墓葬和祠堂內畫像石、畫像磚和壁畫上的建筑圖像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多個角度對漢代建筑圖像中的建筑類型、結構及其中體現(xiàn)出來的建筑技術發(fā)展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期獲得對漢代建筑面貌和技術發(fā)展更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本文在對漢代畫像中的建筑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建筑圖像中除了建筑形象之外,還包含了許多漢代的文化信息,因此本文又運用圖像學方法對部分建筑圖像以及墓室圖像裝飾空間中蘊含的漢代文化進行了探索。論文的內容共分為以下六章:第1章是緒論。其中對本文的選題背景和研究對象進行介紹,總結了漢代建筑圖像的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等,并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設計思路進行了闡述。第2章是對圖像中包含的建筑類型與結構的研究。文中在對圖像中的建筑進行識...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3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8)有一座帶氣窗的門樓,還有向院內半開的單扇門;睢寧墓山M1庭院圖像中樓閣的下方為向內半開的雙扇門結構
桓表
圖 2.6 殿堂 諸城前涼臺圖像中目前能辨認其位置的不多只能歸入廳堂一起討論。塾,首先要有位置的對比,如圖6 號石棺圖像中,大門與兩側的廳出一個廳,這兩個廳即為塾。兩像中大門兩側也各有一個小廳,,但并不是一個建筑,而與門一。在太和縣李閣鄉(xiāng)畫像磚中,其圖這兩座廳堂并未如前兩幅圖一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仙凡幽明之間——漢畫像石與“大象其生”[J]. 孫機.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3(09)
博士論文
[1]漢代喪禮研究[D]. 范志軍.鄭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58202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3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8)有一座帶氣窗的門樓,還有向院內半開的單扇門;睢寧墓山M1庭院圖像中樓閣的下方為向內半開的雙扇門結構
桓表
圖 2.6 殿堂 諸城前涼臺圖像中目前能辨認其位置的不多只能歸入廳堂一起討論。塾,首先要有位置的對比,如圖6 號石棺圖像中,大門與兩側的廳出一個廳,這兩個廳即為塾。兩像中大門兩側也各有一個小廳,,但并不是一個建筑,而與門一。在太和縣李閣鄉(xiāng)畫像磚中,其圖這兩座廳堂并未如前兩幅圖一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仙凡幽明之間——漢畫像石與“大象其生”[J]. 孫機.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3(09)
博士論文
[1]漢代喪禮研究[D]. 范志軍.鄭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58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45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