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地區(qū)唐墓出土胡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6 21:16
洛陽作為唐王朝的東都,文物遺存豐富。洛陽處在中原地帶,使它成為唐王朝與西域之間的重要紐帶,洛陽地區(qū)文化面貌復雜多樣。時至今日,洛陽地區(qū)出土了大量唐代的文物。本文首先從唐代洛陽自然地理、人口和歷史沿革進行簡要概述,對洛陽地區(qū)唐代胡俑出土的資料進行整理。其次依據搜集到的洛陽地區(qū)胡人俑的資料,運用分期、分類的方法,對洛陽地區(qū)唐代出土的胡人俑進行了類型學分析和分期的研究。按照胡俑的冠帽服飾將胡俑分為三大類,單人俑、牽馬(駝)俑、騎馬俑,且對胡俑的面部特征、服裝、帽子、身份進行分析論證。最后通過外來服飾、胡戲和馬球的流行,對所反映出的唐代洛陽社會面貌進行分析,并且對胡人入華的貿易方式也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出唐代洛陽地區(qū)與西域民族的交流與聯(lián)系證明了當時西域人來唐的事實,也反映出唐代洛陽開放的民族政策和發(fā)達的經濟。本文的創(chuàng)新在于:1、對于洛陽地區(qū)的出土胡俑的有關資料進行了搜集、整理,這是前任所缺少的工作。2、對洛陽地區(qū)出土唐代胡俑做了類型學分析,且在其基礎上進行分期。3、對洛陽地區(qū)出土唐代胡俑所反映出的文化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探究出唐代洛陽地區(qū)與西域民族的交流與聯(lián)系。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
二、學術史回顧
三、重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代洛陽與出土胡俑的情況
第一節(jié) 唐代的洛陽
一、洛陽自然地理與人口
二、洛陽歷史沿革
三、洛陽在唐代的重要地位
第二節(jié) 洛陽地區(qū)唐代胡俑出土情況
一、唐代早期
二、唐代中期
三、唐代晚期
第二章 洛陽地區(qū)唐墓出土的胡俑類型與特征
第一節(jié) 唐墓出土胡俑的類型分析
一、單人俑
二、牽馬(駝)俑
三、騎馬俑
第二節(jié) 唐墓出土胡俑相關特征
一、面部特征
二、服裝
三、身份
第三章 胡俑反映唐代洛陽社會
第一節(jié) 胡俑反映的唐代洛陽地區(qū)社會面貌
一、外來服飾
二、潑寒胡戲
三、“馬球”時尚
第二節(jié) 胡俑反映的洛陽地區(qū)中外交流
一、胡人與絲綢之路
二、中外貿易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洛陽新區(qū)唐墓C7M3138發(fā)掘簡報[J]. 屈昆杰,馬毅強. 洛陽考古. 2016(04)
[2]唐代三彩粟特胡俑服飾探析——以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館藏為例[J]. 曾麗榮. 文博. 2016(06)
[3]唐代六胡州、洛陽間的粟特商隊[J]. 岳東. 晉陽學刊. 2015(04)
[4]絲綢之路與粟特人[J]. 王燕. 黑龍江史志. 2015(07)
[5]唐代服飾特點初探[J]. 江倩倩. 新西部(理論版). 2013(12)
[6]洛陽關林唐代陳暉墓發(fā)掘簡報[J]. 侯秀敏,李淑霞,高金照,胡瑞,胡小保,高向楠,胡建平,劉紅武,田玉娥,高虎. 中原文物. 2012(06)
[7]談胡風影響下的唐代女子服飾[J]. 侯婕琦,齊德金. 藝術教育. 2012(01)
[8]唐康子相墓出土的陶俑與墓志[J]. 曹建強,馬旭銘. 中原文物. 2010(06)
[9]絲路古道與唐代胡俑[J]. 葛承雍. 乾陵文化研究. 2008(00)
[10]從胡俑看胡人在唐朝的生活[J]. 劉瀟. 乾陵文化研究. 2008(00)
博士論文
[1]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陸路絲綢之路上的胡商[D]. 李瑞哲.四川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北朝隋唐時期胡俑的考古學研究[D]. 郭鳳.山西大學 2014
[2]西域與中原地區(qū)的唐女子服飾研究[D]. 陳莉莉.新疆師范大學 2013
[3]試論西安、洛陽地區(qū)唐墓出土的武士俑、天王俑[D]. 楊潔.西北大學 2007
[4]唐代河朔“雜種胡”再研究[D]. 尹勇.首都師范大學 2006
[5]唐五代敦煌胡文化研究[D]. 解梅.西北師范大學 2004
[6]試論西安、洛陽地區(qū)唐墓出土的蕃人俑[D]. 任江.西北大學 2004
[7]唐傳奇中的西域人物形象[D]. 倪紅雨.黑龍江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90412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
二、學術史回顧
三、重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代洛陽與出土胡俑的情況
第一節(jié) 唐代的洛陽
一、洛陽自然地理與人口
二、洛陽歷史沿革
三、洛陽在唐代的重要地位
第二節(jié) 洛陽地區(qū)唐代胡俑出土情況
一、唐代早期
二、唐代中期
三、唐代晚期
第二章 洛陽地區(qū)唐墓出土的胡俑類型與特征
第一節(jié) 唐墓出土胡俑的類型分析
一、單人俑
二、牽馬(駝)俑
三、騎馬俑
第二節(jié) 唐墓出土胡俑相關特征
一、面部特征
二、服裝
三、身份
第三章 胡俑反映唐代洛陽社會
第一節(jié) 胡俑反映的唐代洛陽地區(qū)社會面貌
一、外來服飾
二、潑寒胡戲
三、“馬球”時尚
第二節(jié) 胡俑反映的洛陽地區(qū)中外交流
一、胡人與絲綢之路
二、中外貿易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洛陽新區(qū)唐墓C7M3138發(fā)掘簡報[J]. 屈昆杰,馬毅強. 洛陽考古. 2016(04)
[2]唐代三彩粟特胡俑服飾探析——以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館藏為例[J]. 曾麗榮. 文博. 2016(06)
[3]唐代六胡州、洛陽間的粟特商隊[J]. 岳東. 晉陽學刊. 2015(04)
[4]絲綢之路與粟特人[J]. 王燕. 黑龍江史志. 2015(07)
[5]唐代服飾特點初探[J]. 江倩倩. 新西部(理論版). 2013(12)
[6]洛陽關林唐代陳暉墓發(fā)掘簡報[J]. 侯秀敏,李淑霞,高金照,胡瑞,胡小保,高向楠,胡建平,劉紅武,田玉娥,高虎. 中原文物. 2012(06)
[7]談胡風影響下的唐代女子服飾[J]. 侯婕琦,齊德金. 藝術教育. 2012(01)
[8]唐康子相墓出土的陶俑與墓志[J]. 曹建強,馬旭銘. 中原文物. 2010(06)
[9]絲路古道與唐代胡俑[J]. 葛承雍. 乾陵文化研究. 2008(00)
[10]從胡俑看胡人在唐朝的生活[J]. 劉瀟. 乾陵文化研究. 2008(00)
博士論文
[1]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陸路絲綢之路上的胡商[D]. 李瑞哲.四川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北朝隋唐時期胡俑的考古學研究[D]. 郭鳳.山西大學 2014
[2]西域與中原地區(qū)的唐女子服飾研究[D]. 陳莉莉.新疆師范大學 2013
[3]試論西安、洛陽地區(qū)唐墓出土的武士俑、天王俑[D]. 楊潔.西北大學 2007
[4]唐代河朔“雜種胡”再研究[D]. 尹勇.首都師范大學 2006
[5]唐五代敦煌胡文化研究[D]. 解梅.西北師范大學 2004
[6]試論西安、洛陽地區(qū)唐墓出土的蕃人俑[D]. 任江.西北大學 2004
[7]唐傳奇中的西域人物形象[D]. 倪紅雨.黑龍江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90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19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