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壩巴人墓地出土陶器的定量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04:58
重慶市云陽縣李家壩巴人墓地是目前我國發(fā)現最大的晚期巴文化墓地。研究表明,該墓地是晚期巴文化的一個地方類型,受到來自楚、蜀、秦、越等多種文化因素的影響,但其基本文化性質屬于巴文化。在陶器上表現出整體風格較一致,組合較固定的特點。本文主要運用定量分析方法中的聚類分析方法對李家壩巴人墓地出土陶器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對陶器的組合、分期及年代進行研究,并對定量分析方法在考古類型學研究中的長處和不足進行初步探討。本文選擇高領罐、大口平底罐、底內凹罐、豆、釜、鍪、壺七類器物進行分析,其中大口平底罐又可分為大型和小型,豆分為無蓋豆和蓋豆,壺分為平底壺、假圈足壺和圈足壺。高領罐可分為4組;大型大口平底罐可分為6組,小型大口平底罐可分為3組;底內凹罐可分為6組;蓋豆可分為4組,無蓋豆可分為6組;釜可分為5組;鍪可分為3組;平底壺可分為4組,假圈足壺可分為2組,圈足壺可分為3組。根據各類器物的時代先后和相互間共存關系,李家壩巴人墓地出土陶器組合可分為三期。第一期年代為戰(zhàn)國早期,第二期年代為戰(zhàn)國中期略偏晚,第三期的年代為戰(zhàn)國晚期。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從大量文物中快速尋找出形態(tài)相近的器物,其分類結果是一個相...
【文章來源】:四川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定量考古研究現狀、可行性和步驟方法
第一節(jié) 我國開展定量考古研究的歷史及現狀
第二節(jié) 可行性和前提
第三節(jié) 步驟和方法
第二章 陶器的定量分析
第一節(jié) 高領罐
第二節(jié) 大口平底罐
第三節(jié) 底內凹罐
第四節(jié) 豆
第五節(jié) 釜
第六節(jié) 鍪
第七節(jié) 壺
第三章 陶器組合、分期和年代
第四章 余論
1、定量分析方法運用于考古類型學研究的長處
2、定量分析方法運用于類型學研究遇到的問題
3、類型學中開展定量研究需注意的問題
附表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J]. 林向. 中華文化論壇. 2005(04)
[2]晚期巴文化李家壩類型初論[J]. 羅二虎.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5)
[3]中國科技考古:從起步到前沿[J]. 吳小紅,陳建立,劉偉,寶文博,陳鐵梅. 中國文化遺產. 2004(03)
[4]重慶開縣余家壩墓地2000年發(fā)掘簡報[J]. 欒豐實,陳淑卿. 華夏考古. 2003(04)
[5]峽江巴文化尋蹤——重慶云陽李家壩遺址1997年發(fā)掘記略[J]. 羅二虎. 中華文化論壇. 2003(02)
[6]龍虬莊遺址墓葬統計學分析嘗試[J]. 王奇志. 東南文化. 2003(01)
[7]重慶云陽李家壩東周墓地1997年發(fā)掘報告[J]. 羅二虎. 考古學報. 2002(01)
[8]兩周墓葬青銅容器隨葬組合定量分析[J]. 吳十洲. 考古. 2001(08)
[9]從頭骨非測量特征看青海李家山卡約文化居民的種族類型[J]. 張君. 考古. 2001(05)
[10]湖北宜城郭家崗遺址發(fā)掘[J]. 王然,余西云,李福新. 考古學報. 1997(04)
碩士論文
[1]云陽縣李家壩巴人墓地初步研究[D]. 楊勇.四川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099073
【文章來源】:四川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定量考古研究現狀、可行性和步驟方法
第一節(jié) 我國開展定量考古研究的歷史及現狀
第二節(jié) 可行性和前提
第三節(jié) 步驟和方法
第二章 陶器的定量分析
第一節(jié) 高領罐
第二節(jié) 大口平底罐
第三節(jié) 底內凹罐
第四節(jié) 豆
第五節(jié) 釜
第六節(jié) 鍪
第七節(jié) 壺
第三章 陶器組合、分期和年代
第四章 余論
1、定量分析方法運用于考古類型學研究的長處
2、定量分析方法運用于類型學研究遇到的問題
3、類型學中開展定量研究需注意的問題
附表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J]. 林向. 中華文化論壇. 2005(04)
[2]晚期巴文化李家壩類型初論[J]. 羅二虎.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5)
[3]中國科技考古:從起步到前沿[J]. 吳小紅,陳建立,劉偉,寶文博,陳鐵梅. 中國文化遺產. 2004(03)
[4]重慶開縣余家壩墓地2000年發(fā)掘簡報[J]. 欒豐實,陳淑卿. 華夏考古. 2003(04)
[5]峽江巴文化尋蹤——重慶云陽李家壩遺址1997年發(fā)掘記略[J]. 羅二虎. 中華文化論壇. 2003(02)
[6]龍虬莊遺址墓葬統計學分析嘗試[J]. 王奇志. 東南文化. 2003(01)
[7]重慶云陽李家壩東周墓地1997年發(fā)掘報告[J]. 羅二虎. 考古學報. 2002(01)
[8]兩周墓葬青銅容器隨葬組合定量分析[J]. 吳十洲. 考古. 2001(08)
[9]從頭骨非測量特征看青海李家山卡約文化居民的種族類型[J]. 張君. 考古. 2001(05)
[10]湖北宜城郭家崗遺址發(fā)掘[J]. 王然,余西云,李福新. 考古學報. 1997(04)
碩士論文
[1]云陽縣李家壩巴人墓地初步研究[D]. 楊勇.四川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099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09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