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遺址出土口簧的年代問題——兼談石峁遺址的分期
發(fā)布時間:2021-03-23 01:06
陜西神木石峁遺址出土的口簧及三足甕、斂口盉,年代應(yīng)為公元前1900年以后,而非公元前2000年前后?诨蛇見于陶寺遺址J401,測年數(shù)據(jù)早于石峁遺址出土口簧,因而"石峁遺址所在的中國北方河套地區(qū)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的觀點不確。石峁遺址應(yīng)當區(qū)分為三個時期的三類文化堆積,但這三類文化堆積并不是石峁遺址的全部遺存。
【文章來源】:文博.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石峁2 0 1 2 W2、W3與新華99H108陶鬲
石峁第二類文化堆積是“龍山時代之后、二里頭文化時期之前的夏時期”,即以肥足鬲為代表的文化遺存。新華W2與陶寺ⅢH303的圈足罐、高領(lǐng)折肩罐相比,除前者略矮胖外,其他方面幾乎相同,可視為同時期。新華W2打破99H108,從石峁、新華、朱開溝等遺址已經(jīng)發(fā)表的材料來看,99H108的階段已有肥足鬲,這樣通過新華99H108出土的雙鋬鬲,就可以把石峁一、二類文化堆積連接起來了(圖二)。石峁第三類文化堆積是相當于“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遺存”。石峁韓家圪旦地點所出的“唇緣均勻分布壓印一周斜向短繩紋裝飾”的陶鬲(F10:4)、豆盤(F10:3)(原報告分別稱為不見“鋬手”與“細柄”的鋬手鬲和細柄豆)[19]以及《試論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過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遺址C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圖三)[20],應(yīng)屬于第三類文化堆積。同類器物亦可見于陜西神木朱開溝和陜西清澗李家崖等遺址[21]。
石峁第三類文化堆積是相當于“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遺存”。石峁韓家圪旦地點所出的“唇緣均勻分布壓印一周斜向短繩紋裝飾”的陶鬲(F10:4)、豆盤(F10:3)(原報告分別稱為不見“鋬手”與“細柄”的鋬手鬲和細柄豆)[19]以及《試論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過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遺址C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圖三)[20],應(yīng)屬于第三類文化堆積。同類器物亦可見于陜西神木朱開溝和陜西清澗李家崖等遺址[21]。圖四陶寺M3015出土陶器
本文編號:3094830
【文章來源】:文博.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石峁2 0 1 2 W2、W3與新華99H108陶鬲
石峁第二類文化堆積是“龍山時代之后、二里頭文化時期之前的夏時期”,即以肥足鬲為代表的文化遺存。新華W2與陶寺ⅢH303的圈足罐、高領(lǐng)折肩罐相比,除前者略矮胖外,其他方面幾乎相同,可視為同時期。新華W2打破99H108,從石峁、新華、朱開溝等遺址已經(jīng)發(fā)表的材料來看,99H108的階段已有肥足鬲,這樣通過新華99H108出土的雙鋬鬲,就可以把石峁一、二類文化堆積連接起來了(圖二)。石峁第三類文化堆積是相當于“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遺存”。石峁韓家圪旦地點所出的“唇緣均勻分布壓印一周斜向短繩紋裝飾”的陶鬲(F10:4)、豆盤(F10:3)(原報告分別稱為不見“鋬手”與“細柄”的鋬手鬲和細柄豆)[19]以及《試論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過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遺址C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圖三)[20],應(yīng)屬于第三類文化堆積。同類器物亦可見于陜西神木朱開溝和陜西清澗李家崖等遺址[21]。
石峁第三類文化堆積是相當于“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遺存”。石峁韓家圪旦地點所出的“唇緣均勻分布壓印一周斜向短繩紋裝飾”的陶鬲(F10:4)、豆盤(F10:3)(原報告分別稱為不見“鋬手”與“細柄”的鋬手鬲和細柄豆)[19]以及《試論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過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遺址C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圖三)[20],應(yīng)屬于第三類文化堆積。同類器物亦可見于陜西神木朱開溝和陜西清澗李家崖等遺址[21]。圖四陶寺M3015出土陶器
本文編號:30948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09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