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駱駝石遺址石制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7 21:12
本文對2014年在駱駝石遺址中采集到的石制品,以操作鏈理念為指導,利用類型學、數(shù)量統(tǒng)計分析方法進行詳細研究。表明駱駝石遺址是一處以石葉技術為主要特征,包含有兩面加工技術的石器制造場所,時代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早段。類似的石制品組合,除水洞溝遺址外,在俄羅斯阿爾泰地區(qū)及蒙古國的一些遺址中也有發(fā)現(xiàn)。駱駝石遺址中富有特色的石制品組合,為石葉技術由北向南傳播提供了有力的材料證據(jù)。
【文章來源】:西域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盤狀石葉石核及毛坯
2.漏斗狀石葉石核共2件。LTSH8:頁巖質,長8.3cm、寬10.3cm、厚12.5cm、重1015.9g,臺面角76°,側視呈漏斗狀。臺面呈三角形,臺面前緣與剝片面交接處有明顯的預制修理痕跡。剝片面呈三角形,其上遺有3條逐次打破的石葉疤痕,保留最完整的1條片疤,兩邊平齊,長3.6cm,寬3.7cm。石核兩側面也由片疤構成,底部、后部呈刃狀。以上特征判斷,這應是一件即將用盡的石葉石核。(圖2,5)
普通石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疆北部舊石器時代遺存的年代及相關問題[J]. 儀明潔. 西域研究. 2019(04)
[2]2004年新疆舊石器考古調查簡報[J]. 高星,裴樹文,彭菲,張鐵男,馮興無,陳福友,張樂,張曉凌,阿普都熱蘇勒·伊第利斯. 人類學學報. 2018(04)
[3]新疆東部的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J]. 吳震. 考古. 1964(07)
本文編號:3003739
【文章來源】:西域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盤狀石葉石核及毛坯
2.漏斗狀石葉石核共2件。LTSH8:頁巖質,長8.3cm、寬10.3cm、厚12.5cm、重1015.9g,臺面角76°,側視呈漏斗狀。臺面呈三角形,臺面前緣與剝片面交接處有明顯的預制修理痕跡。剝片面呈三角形,其上遺有3條逐次打破的石葉疤痕,保留最完整的1條片疤,兩邊平齊,長3.6cm,寬3.7cm。石核兩側面也由片疤構成,底部、后部呈刃狀。以上特征判斷,這應是一件即將用盡的石葉石核。(圖2,5)
普通石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疆北部舊石器時代遺存的年代及相關問題[J]. 儀明潔. 西域研究. 2019(04)
[2]2004年新疆舊石器考古調查簡報[J]. 高星,裴樹文,彭菲,張鐵男,馮興無,陳福友,張樂,張曉凌,阿普都熱蘇勒·伊第利斯. 人類學學報. 2018(04)
[3]新疆東部的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J]. 吳震. 考古. 1964(07)
本文編號:3003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00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