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之風盛行那個朝代_《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北朝刻碑之風盛行原因考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西師范大學》 2012年
北朝刻碑之風盛行原因考論
胡俊樂
【摘要】:在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動蕩的時期,戰(zhàn)亂頻仍,帝祚屢更,百姓苦不堪言。但是這個變亂的時代卻促使了同時期文化的興盛與藝術的繁榮,最明顯的莫過于北朝之刻碑。由于北魏立國最久,所以,北碑又稱為魏碑,魏碑成為北朝刻石書法的通稱。北朝時期,刻碑蔚然成風,大體可分為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其興盛時期為公元439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后,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孝文帝漢化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倡書寫漢文字,他沉酣于書法,廣豎碑石紀文,并且大力提倡民間刻碑紀事,所以在中原各地留下了大量的民間書法碑刻作品。由此可見,北朝有著廣泛的書法社會基礎,民間書家與士族書家,甚至全社會都承認書法的地位。北朝士族重厚葬,或褒揚先世,或顯露家業(yè),立碑亦甚多。北朝期間佛教也很興盛,孝文帝又尊佛尚道,從行政上給予刻立碑碣極大鼓勵,一度佛寺遍天下,碑碣無數(shù),同時促進了造像題記與摩崖刻經(jīng)的興起,一時間刻碑風氣愈演愈烈,F(xiàn)存魏碑作品的種類數(shù)量巨大,僅僅發(fā)現(xiàn)于龍門石窟的造像記,就有數(shù)千方,,而北朝的墨跡傳世卻絕少。 北朝大量的碑刻作品構成了北朝龐大的石刻體系,無疑成為書法史上一個巨大的藝術寶庫。但其藝術價值卻長期未被重視,直到清代以后,阮元倡導“南帖北碑”的說法后引起書法界的關注,而后又有包世臣、康有為等學者的附和與贊賞,一時間北碑書法名氣大盛。當前,我國書法領域研究北朝的書法主要是研究其書法藝術風格,而很少探究北朝刻碑之風的原因所在,所以不能充分了解其書法風格的形成。本文從北朝時期刻碑之風盛行的原因著手研究,對大量的碑刻作品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從政治制度、社會環(huán)境、書法基礎、宗教影響等因素對書法風格的成因及其演變進行分析。充分了解其書法風格的形成,使人們對魏碑書法藝術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本文通過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希望能使我國書法界對北朝碑刻書法藝術能夠重新審視,充分認識其價值。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292.1;K877.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永明;;中國書法與佛學[J];書法藝術;199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阿祥;;《晉永嘉喪亂后之民族遷徙》申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韋偉權;;當代藝術設計中的中國文字元素[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張憲華;;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與經(jīng)濟開發(f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胡利平;;“逸品”“神品”臆說[J];書畫世界;2007年06期
5 馬祥和;;從唐尚法到宋元尚意——書畫審美之比較研究[J];書畫世界;2011年04期
6 王毅;;對當代高校書法教育課程的思考與建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7 洪云芳;;由《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婚姻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陳秀杰;;達其情性 形其哀樂——解讀書法藝術的寄情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肖克;魏茂軍;;淺析唐太宗與褚遂良的書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位素娟;付瑞杰;;淺談《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的書法藝術特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高慧斌;;試析魏晉南朝家學興盛的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蔣紅斌;;事物的外部因素與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王永平;;梁武帝之倡儒與蕭梁經(jīng)學之復興[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邱敏;;南北朝江蘇地域經(jīng)濟開發(fā)的差異——兼論“蘇北落后于蘇南”的歷史成因[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的分期[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高賢棟;;《魏書·李沖傳》“舊無三長,唯立宗主督護”辨析[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5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鄭珊珊;明清侯官許氏家族文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杜浩;同構與沖突[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10 李希;郭象哲學與中古的自然審美[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瑩;草書及行書“飛白”效果的仿真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天旻;《顏氏家訓》與顏氏家族文化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3 肖三喜;包世臣書學思想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謝晨;章草形體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胡方磊;歐陽修散文經(jīng)典的傳播與接受[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蘇維碧;兩周金文書法淺探[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7 吳昊;《齊民要術》所見公元六世紀中國北方社會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8 楊艷紅;漢字圖形化的創(chuàng)造性顯現(xiàn)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年
9 于慧;魏晉南北朝時期旅游文化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公薇娜;中學書法教育校本課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文;沈延毅書法藝術論[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6期
2 崔陳;勇于創(chuàng)新的書法藝術家包弼臣[J];文史雜志;1989年01期
3 溫文茂;沉著靈動總相宜——試評宋省予的書法藝術[J];福建藝術;2002年05期
4 吳微;臨池不輟,天道酬勤——林漢宗及其書法藝術[J];福建藝術;1997年04期
5 祝偉新;;筆墨化蝶 朱亞東的翰墨之路[J];上海企業(yè);2010年10期
6 ;錢其琛論周恩來書法藝術[J];漳州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7 郭齊文;;趙鐵山的書法藝術[J];晉陽學刊;1982年03期
8 王增曉;;王增曉書法藝術[J];招商周刊;2003年25期
9 錢悅詩;;先父錢名山論書法[J];世紀;1997年05期
10 薛峰;略論唐書尚法諸因素[J];洛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鋒;;清代楹聯(lián)大家的書法藝術簡論[A];聯(lián)墨藝術與時代——全國第三屆聯(lián)墨名家邀請展暨第二屆全國對聯(lián)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沈樹華;;聯(lián)墨·書法·時代·創(chuàng)新[A];聯(lián)墨藝術與時代——全國第三屆聯(lián)墨名家邀請展暨第二屆全國對聯(lián)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魏伯慶;;書法需要批評[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二〇一一年)[C];2011年
4 莫小不;;梁啟超美學思想對書法藝術的啟示[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5 夏東榮;;漢字成為書法藝術的中國文化因素[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鄧清遠;;簡論書法藝術與經(jīng)濟價值的轉化及異化[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李會;;淺談如何創(chuàng)造書法藝術的意境之美[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8 ;絲綢之路文化新園林——蘭州碑林[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4年論文集[C];2004年
9 陸玉麒;;書法藝術與區(qū)域旅游資源開發(fā)[A];旅游開發(fā)與旅游地理[C];1989年
10 顧鶴沖;;論書法藝術的美學特征[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lián)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言恭達;[N];光明日報;2008年
2 記者 賀少成;[N];工人日報;2010年
3 記者 舒鑒明 通訊員 閔宣;[N];東方城鄉(xiāng)報;2010年
4 謝慶立;[N];中國文物報;2011年
5 江東;[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劉亞輝 劉虎 通訊員 王新平;[N];保定日報;2011年
7 ;[N];中國藝術報;2005年
8 龐雄;[N];金昌日報;2005年
9 金桓;[N];吉林日報;2005年
10 帥民風;[N];文藝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濤;東晉“新體”書法成因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辛勛;論朝鮮后半期書法藝術的發(fā)展[D];復旦大學;2009年
3 周延;弘一書法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4 杜浩;同構與沖突[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李偉華;中國書法藝術對明式家具的影響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6 頓子斌;文人畫的書法化傾向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7 楊疾超;古代書法批評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琪;敦煌遺書書法淺探[D];蘭州大學;2007年
9 李彤;論非藝術因素與書法藝術的發(fā)展[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10 潘倚劍;筆墨與中國書畫關系[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成聚;論梁啟超的書學思想及實踐[D];暨南大學;2011年
2 俞在玉;漢字筆畫“鉤”的文字學意義及其美學特征[D];青島大學;2010年
3 耿燦;孫過庭書法情性觀的美學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4 楊蓓;平面構成中書法藝術的應用及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徐娟;劉自櫝書學精神及其現(xiàn)代意義[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趙慧;倪元璐書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胡俊樂;北朝刻碑之風盛行原因考論[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鄒華;顏真卿及其書法藝術對書法教學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崔永升;永瑆刻帖與題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周紅旗;字體設計與中國書法藝術相關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北朝刻碑之風盛行原因考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7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4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