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隋唐壁畫中飛天服飾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敦煌隋唐壁畫中飛天服飾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華大學》 2007年
敦煌隋唐壁畫中飛天服飾的研究
馬文娟
【摘要】: 敦煌石窟保存著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歷時千余年的眾多飛天形象。飛天形象是非真實的,但它具有專門的宗教意義,同時亦具有非凡的藝術價值。隋唐時期飛天數量劇增,是飛天的發(fā)展時期和鼎盛時期,這段時期飛天形象多變,具有顯著的特征。服飾作為飛天造型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不同時期而變化發(fā)展,我們可以透過服飾,研究各種文化交融和文化發(fā)展的軌跡。有關飛天服飾的文獻很少,尚未形成系統的研究體系。本文主要依靠相關圖片及文字資料,試圖對敦煌隋唐時期飛天服飾的種類、穿著、搭配、發(fā)生變化的社會原因、美學意義等方面加以探討研究,以期能對此時期飛天服飾的演變有相對深入的了解。從而豐富服飾史、美術史的研究,同時為當代設計提供有益的參考。 本文第一部分為緒論,以研究說明為主。此部分對飛天的概念作了詳細的闡述,從狹義與廣義兩個方面對飛天概念加以界定。運用統計方法把敦煌492個洞窟中有飛天的洞窟按年代順序進行統計,確定隋唐時期飛天為研究對象。 本文第二部分以分析不同地域飛天的特征為主,從橫向上對飛天進行了比較,為進一步的分析奠定了基礎。 本文第三部分從隋唐飛天服飾、身體變化兩方面入手,分析了23個洞窟中的飛天。其中服飾分為頭部、上身、下身、飾品四部分來解讀,通過分類描述,,服飾的種類也隨之逐漸地清晰起來。進而把飛天服飾分為僧祗支、袈裟、絡腋、長裙、腰裙、帔帛等不同形制,歸納出不同形制服裝的穿著、搭配方式,并以線描復原方法描繪出穿著的效果。 在本文第四、五部分中,筆者認為飛天藝術審美是形體與服飾、動態(tài)與服飾的結合。同時也對飛天形象的特點及其中國化、世俗化、女性化的原因做出了討論。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879.4;J523.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獻平;;現在進行時的敦煌[J];科學大觀園;2009年02期
2 段文杰;;《敦煌研究》十周年[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3 楊獻平;;敦煌:佛光下的俗世生活[J];世界博覽;2008年08期
4 杜川;美國掀起敦煌學熱潮[J];敦煌研究;1996年01期
5 徐時儀;;大漠綠洲敦煌[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年02期
6 李偉國,謝寶耿;鐘情敦煌學和宋史:學者型的出版人——李偉國編審訪談[J];學術月刊;2002年12期
7 榮新江;21世紀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02年03期
8 梁紅;;郝春文主編《敦煌學概論》出版[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9 ;博蘊華光——敦煌藝術展[J];畫刊;2011年08期
10 鄭炳林,沙武田;2000年紀念敦煌藏經洞發(fā)現一百周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香港)綜述[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進良;;從一次工作失誤看壁畫表面加固材料的性能[A];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C];2010年
2 李淑琴;王嘯嘯;;中德壁畫修復保護方法初探[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楊文宗;楊蔚青;;新安縣梁莊北宋壁畫墓壁畫的揭取[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范學新;;明代長城沿線的戰(zhàn)爭題材壁畫——延慶永寧和平街明代火神廟戰(zhàn)爭題材壁畫初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0年第1期[C];2010年
5 于群力;楊秋穎;黨小娟;;韓城大禹廟壁畫的揭取保護與復原[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段萍;;西方壁畫修復見聞[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李曉東;;河北古墓壁畫和塔基地宮壁畫的保護[A];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C];2010年
8 陸壽麟;;壁畫、彩塑保護和修復技術討論會的總結[A];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C];2010年
9 伊寶;;諸神之位——山西水陸寺觀壁畫的圖像式樣田野考察研究[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曹天生;;藏學·敦煌學·徽學[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N];西部時報;2004年
2 張群;[N];人民政協報;2009年
3 馬勝全;[N];中國檔案報;2004年
4 朱虹子;[N];中國文化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陳軍吉;[N];南方周末;2010年
6 張世彥;[N];中國藝術報;2003年
7 通訊員 范學新;[N];北京日報;2006年
8 雷剛進 朱偉才;[N];人民武警;2003年
9 本報記者 陳彬斌;[N];中國文化報;2000年
10 王隰斌;[N];山西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桂林;回鶻摩尼教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2 阿依達爾·米爾卡馬力;從敦煌出土回鶻文佛教文獻看漢語對回鶻文佛典語言的影響[D];新疆大學;2007年
3 趙偉;道教壁畫五岳神祗圖像譜系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4 韓鋒;敦煌本儒家文獻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5 沈倩;文物物語——論宋代戲曲文物與宋代演出[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6 承哉熹;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畫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杜朝暉;敦煌文獻名物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趙俊杰;4-7世紀大同江、載寧江流域封土石室墓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楊濤;探地雷達和紅外熱像儀在西藏寺院和敦煌石窟空鼓壁畫保護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09年
10 陳麗萍;理想、女性、習俗[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袁芳霞;魂系敦煌[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趙文兵;淺析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中人物服飾的造型與裝飾[D];山西大學;2011年
3 劉文健;壁畫的界定及展望[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4 馬文娟;敦煌隋唐壁畫中飛天服飾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5 樸春吉;現代壁畫設計的未來發(fā)展方向[D];延邊大學;2004年
6 毛天蔚;澳門壁畫文化遺產的特色與價值—東望洋雪地殿壁畫的裝飾表現手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馮杰;從壁畫被毀和拆除劣質城雕引發(fā)的思考[D];中央美術學院;2004年
8 魏學輝;關于壁畫創(chuàng)作的理性思考[D];延邊大學;2004年
9 李在先;韓國釜山市地鐵一號線壁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3年
10 吳嘯海;從機場壁畫看中國現代公共壁畫的創(chuàng)作文脈[D];中央美術學院;2003年
本文關鍵詞:敦煌隋唐壁畫中飛天服飾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8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3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