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漢代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
本文關鍵詞:論漢代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
更多相關文章: 畫像石 動物形象 形式美法則 創(chuàng)意文化產(chǎn)業(yè)
【摘要】:畫像石是漢代獨具的一種結(jié)合了雕和畫的特殊藝術形式,隨著漢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成熟使得其藝術作品具有更多地含義。自宋代金石學就已經(jīng)對其進行整理和研究了,上個世紀以來更是引來了很多學者對其的關注和資料整理,如早期翁方綱所著的《兩漢金石記》、瞿中溶《漢武梁祠畫像考》和博惜華整理的《漢代畫像全集》更多是從歷史現(xiàn)象來考察,而魯迅先生更是終其一生都在收集和整理《漢畫像考》。后來有像50年代中期出版的《南古畫像石墓發(fā)掘報告》都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研究水平,此后還有費慰梅,滕固等外國學者開始對畫像石中的藝術風格和雕刻技法關注。隨著80年代后越來越多的精美畫像石出土,人們開始從其中的圖像藝術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如日本學者巫鴻和臺灣學者信之祥等都有相關著作。但其中文章對動物部分單獨分析較少,結(jié)合當下思考應用也不多。本文更多的會從視覺藝術形象入手,主要關注漢代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提出一些對畫像石中的形式美法則如何在當今設計中傳承、借鑒學習應用的構(gòu)想。 對漢代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進行整理分析,,結(jié)合前人對相關課題的研究成果。找出漢代人在創(chuàng)造出這些種類繁多,活靈活現(xiàn)的動物形象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為什么會有樣式的變遷是因為受到某種文化思潮的影響?還是來自異域的影響?而這些自然界不存在的神話動物原型形象,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被生動的展現(xiàn)出來的?此外本文在對探究漢代墓室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同時,不僅僅關注作品本身。還會涉及其制作過程和雕刻技法,以及作品中動物形象在石像畫中的布局乃至整個墓室中的分布情況。并比較在不同媒介中描繪的相同動物形象,有著那些類同或相異、那些流行樣式。最后分析這些動物形象創(chuàng)作背后,反映出的漢代那種粗獷、豪放、質(zhì)樸的“動象”之美。相信其中的節(jié)奏、韻律如何把控對現(xiàn)在設計作品都有啟迪。此外在當下創(chuàng)意文化產(chǎn)業(yè)面臨的“文化沙漠”化困境時,回首這些古人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并對其進行再解讀,從中看出我們民族對世界特有的理解觀念。去除其歷史的局限性,最后一章本文大膽地構(gòu)想了如何將中國這種“動象”藝術樣式結(jié)合當下,傳承并二度創(chuàng)新。希望對當今中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走出自己的道路有一定幫助,使本文不僅只是站在一個新的視角去看過去,還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戲劇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879.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光福;趙瑜;;聊齋詩意例[J];蒲松齡研究;2006年01期
2 徐克瑜;;《聊齋志異》與清初思想文化價值取向和審美思潮的關系[J];蒲松齡研究;2009年02期
3 劉艷玲;;嬌娜:棲居在精神家園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齡研究;2009年02期
4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5 厚實;郭彤;;宮體詩與花間詞文本生成背景比較解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6 鐘文華;;論審丑意識在鐘馗形象中的體現(xiàn)[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7 鄭歲黎;胡曉紅;;淺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8 李欣韻;;仿古與生態(tài)園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園林設計特色解讀[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1期
9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陳祥明;;注重形式美與提高鑒賞力——中國繪畫鑒賞的理論與實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文;;英美詩人困境中的自覺審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交叉學科卷)[C];2005年
2 陳建農(nóng);;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孟慶陽;;唐前奏議文體的發(fā)展演變及其特征[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黃鴻儀;;論中國畫的“內(nèi)美”[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謝興偉;;韓拙《山水純?nèi)防L畫美學思想中的“理”論[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郭濱妍;;淺析趙孟俯的“復古”思想[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8 李銳文;;論書畫同源的審美意義[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9 宋丹;俞書偉;;設計無格,借景有因——淺談產(chǎn)品中的透明性設計[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10 陳曉春;;沫若《女神》與毛澤東詩詞——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主體精神建構(gòu)的一種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7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唐s
本文編號:12896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28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