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制進程探究新加坡現(xiàn)代化之路(1959-2000)
發(fā)布時間:2017-09-23 10:48
本文關鍵詞:從法制進程探究新加坡現(xiàn)代化之路(1959-2000)
【摘要】: 新加坡是一個由多元文化、多民族構成的年輕的移民國家,1959年新加坡獲得自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lián)邦獨立。為了生存和發(fā)展,新加坡建立了完備的法律制度,至2001年,其經濟社會均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學術界有關新加坡經濟、政治方面的研究較多,主要涉及新加坡經濟發(fā)展、現(xiàn)代化問題、和諧社會建設、威權政治、人民行動黨及反腐倡廉等方面,而法制進程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和影響則很少研究。法律的強制性、暴力性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鞏固政權統(tǒng)治的最后屏障,筆者嘗試從法制進程探討新加坡現(xiàn)代化之路,以便對新加坡現(xiàn)代化有更全面的認識。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結論三部分組成。 引言主要闡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簡要回顧了學術界關于新加坡的研究現(xiàn)狀,并對文章的選題范圍和資料的運用作簡單介紹。 文章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著重介紹新加坡殖民地時期的法律、獨立運動及威權政治的形成。第二章論述新加坡政治體制的演進、法律制度的完善,人民行動黨壓制反對黨的立法,以及這些立法對選舉的影響。第三章闡述威權政治是如何在民主的形式下得以合法化,人民行動黨的執(zhí)政方式及其與司法機構的關系。第四章從社會發(fā)展導致的民主化傾向論述新加坡建立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必要性和新一代領導人民主化改革及全球化的趨勢。 結論對全文主要觀點進行了簡要的綜合和歸納,并從中總結出法制進程對新加坡現(xiàn)代化進程影響的特征:其一,由于140年的英國殖民統(tǒng)治及其形成的法律體系,獨立后李光耀強有力的領導,“法治”成為新加坡社會的基本管理形式。人民行動黨通過對政敵的打擊,建立起威權統(tǒng)治并奠定其法制基礎。其二,利用獨立初期人民行動黨取得議會全部席位的優(yōu)勢,通過一系列法律和措施,建立了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并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在民主的形式下,威權統(tǒng)治得以合法化并逐漸鞏固。其三,雖然針對性的立法使反對黨的活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卻給反對黨一定的生存機會,在新一代新加坡人成長起來后,反對黨對人民行動黨的壓力不斷增大,最終促使人民行動黨發(fā)生改變以適應新一代選民。其四,為了盡可能延長人民行動黨的統(tǒng)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新加坡宣揚儒家價值觀,進而確立國家意識形態(tài),以緩和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和全球化對社會的沖擊。
【關鍵詞】:法制 現(xiàn)代化 威權政治 民主化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33.9;D733.9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8
- 二、研究現(xiàn)狀8-10
- 三、課題來源及背景10-11
- 第一章 獨立運動與威權政治的形成11-20
- 第一節(jié) 殖民地時期的法律與政治體制的形成11-14
- 第二節(jié) 獨立運動與李光耀執(zhí)政14-17
- 第三節(jié) 威權政治的法制基礎17-20
- 第二章 基本法律與政治體制20-28
- 第一節(jié) 政治體制的演進及法制的完善20-23
- 第二節(jié) 為鞏固執(zhí)政地位針對選舉的立法23-25
- 第三節(jié) 針對反對黨及社團的立法25-28
- 第三章 在法治進程中強化威權政治28-39
- 第一節(jié) 威權政治的合法化28-31
- 第二節(jié) 有限民主與法治31-35
- 第三節(jié) 行政主導體制35-39
- 第四章 民主化傾向及政治體制的變化39-47
- 第一節(jié) 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確立39-41
- 第二節(jié) 區(qū)域合作與全球化41-42
- 第三節(jié) 政治民主化42-47
- 結論47-48
- 參考文獻48-50
- 讀碩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0-51
- 后記51-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劉少華;新加坡的“生存政策”與對外關系[J];世界歷史;2000年04期
2 馮秀文;世界政治史研究中的威權主義及其歷史定位——以拉丁美洲為例[J];世界歷史;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904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0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