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的互動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美國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的互動性研究
【摘要】:十九世紀中期以來,隨著美國加州淘金熱的興起,大量華人移民涌入美國,經過100余年的發(fā)展,他們的生活重心和狀態(tài)不斷地變化著。其中很多華人的愿望從“落葉歸根”轉變?yōu)椤奥涞厣,加入美國籍人數也逐年增。無論從人數還是實力上看,華裔群體已是美國少數族裔中一支重要組成部分。以往華人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歷史進程以及民族認同等方面,,是研究美國華人問題的重點,而關于華人在美國參政論述可謂寥幾筆。但是自2009年駱家輝等華裔優(yōu)秀杰出人物在美國任公職以來,華裔在美國的政治生活狀況尤其是華參與現狀開始成為學界熱議的話題。論文立足于政治學理論基點,選取政治社會化和參與兩個重要理論概念,通過對二者的理論內涵及運作途徑進行界定和整合,在文章第二部分對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詳細理論說明,建立了一個二維分析個人(群體)與政治系統的有效理論體,并將借此體系進一步研究美國華人的政治生活,尤其是研究美國華人的政治社會化和政治參與的相關狀況;谇拔牡睦碚摲治,文章簡要地對美國華人100余年政治生活歷史的梳理,從政治社會化和參與相互關系的視角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被動摸索階段、艱難起步階段、快速發(fā)展階段,并敘述了三個時期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進程中的具體表現。 最后,結合現有理論以及美國華人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本文在第四部分析并論證了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的互動關系合理性,歸納了過程中的規(guī)律性,明確地提出了互動的條件、模式及特點,互動制約因素以及互動的內外在影響。將互動過程中的要素做整合,完善并發(fā)展了關于美國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互動關系。最終指出了美國華人在今后政治生活中其應該巧取利弊,善于利用資源,以此互動理論為指導正確運參政技巧,為自己爭取平等的權利。
【關鍵詞】:政治社會化 政治參與 美國華人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771.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錄8-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選題背景10
- 1.2 選題意義10-11
- 1.2.1 理論意義10-11
- 1.2.2 現實意義11
-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評析11-16
- 1.3.1 關于華僑、華人、華裔概念的區(qū)分11-12
- 1.3.2 關于美國華人政治參與的研究12-15
- 1.3.3 關于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關系的研究15-16
- 1.4 論文框架、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16-18
- 1.4.1 論文框架及思路16
- 1.4.2 論文研究方法16-17
- 1.4.3 創(chuàng)新點17-18
- 第二章 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的相關理論18-29
- 2.1 政治社會化理論18-21
- 2.1.1 政治社會化概念的形成與界定18-19
- 2.1.2 政治社會化的運作機制19-21
- 2.2 政治參與理論21-24
- 2.2.1 政治參與的源起與內容21-23
- 2.2.2 政治參與的途徑23-24
- 2.3 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的關系24-29
- 2.3.1 政治社會化和政治參與的相關性24
- 2.3.2 二者互動的條件、模式及作用24-29
- 第三章 美國華人社會的變遷29-42
- 3.1 被動摸索階段(1848 年-1882 年)29-31
- 3.1.1 早期華人移民政治社會化的缺失29-31
- 3.1.2 華人移民“會館式”的傳統參政行為31
- 3.2 艱難起步階段(1882 年-1943 年)31-37
- 3.2.1 美國排華浪潮對華人群體政治社會化的阻滯31-34
- 3.2.2 美國華人逆境中的參政努力34-37
- 3.3 快速發(fā)展階段(1943 年至今)37-42
- 3.3.1 新移民政策下美國華人社會地位的快速提高37-39
- 3.3.2 八十年代以來華人政治社會化水平的大幅提升與多樣化的參政方式39-42
- 第四章 美國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的互動關系分析42-52
- 4.1 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互動的條件43-45
- 4.1.1 華人經濟基礎為互動關系提供基礎和支撐43
- 4.1.2 美國政治環(huán)境和制度是互動關系的保障43-44
- 4.1.3 民主理念是互動關系的思想準備44-45
- 4.2 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互動模式及其特點45-50
- 4.2.1 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的互動過程45-47
- 4.2.2 模式運行中各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特點47-50
- 4.3 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互動中的制約性因素50-52
- 第五章 華人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互動的內在影響和外在作用52-59
- 5.1 美國華人政治社會化對其參政的影響52-54
- 5.2 美國華人參政對其政治社會化水平的影響54-56
- 5.3 互動模式的運行對美國社會和華人的影響56-57
- 5.4 結語57-59
- 致謝59-60
- 參考文獻60-63
- 攻讀學位期間獲得的研究成果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孟令明;九十年代美國華人參政剖析[J];八桂僑史;1997年03期
2 賓有文;;試論美國華人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的政治表現[J];八桂僑刊;2009年02期
3 楊愛華;改進政治社會化方法 塑造合格公民[J];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4 康一波;;當前美國華人參政概況[J];國際資料信息;2010年04期
5 盧激;政治參與的動機與障礙及相關的市場因素分析[J];河北學刊;1995年05期
6 劉鑫;論政治社會化[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莊國土;從移民到選民:1965年以來美國華人社會的發(fā)展變化[J];世界歷史;2004年02期
8 萬曉宏;“80/20促進會”與美國華人參政新策略[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3年03期
9 梅偉強;世紀之交的美國華人:從漠視政治到積極參政[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7年04期
10 王秀娟;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參與[J];理論探索;2004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萬曉宏;當代美國華人政治參與研究(1965至2004年)[D];暨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梅;政治社會化的價值取向[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有為;中美政治社會化之教化機制和內化機制比較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3 蘇琳;公民社會的發(fā)展與政治參與相關性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4 楊艷;美國華人參政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55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5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