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選舉制度及其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西方選舉制度及其比較研究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分析中西方選舉制度的差異,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目的,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選舉制度提供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 吉首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中西方 選舉制度 比較研究
【分類號】:D521;D621.4
【正文快照】: 一、選舉制度的概念當今對選舉制度的通行定義為:選舉制度,是一國統(tǒng)治階級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關于選舉國家代表機關的代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原則、程序與方法等各項制度的總稱,它包括選舉的基本原則、選舉權利的確定,組織選舉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選民和代表之間的關系。二、選舉制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偉;英法美三國選舉制度比較[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2 于潔;;中外選舉制度及其相關權利研究之比較[J];湘潮(下半月);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小品;;中日選舉制度之比較[J];法制與社會;2008年34期
2 魏微;;淺析英美兩國選舉制度[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3 吳月;;比較和借鑒:英美兩國選舉制度探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宋秀艷;;淺析英美兩國政治制度之異同[J];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應文;改革和完善黨內(nèi)選舉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徐加喜;基本法視野下香港立法會的功能界別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蔣佳杰;民主·合法性·公平[D];浙江大學;2004年
2 趙海燕;完善我國選舉訴訟制度之構想[D];蘇州大學;2007年
3 陶凌霞;英、美、法在野黨監(jiān)督機制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陳衛(wèi)紅;轉(zhuǎn)型中的俄羅斯政黨政治[D];山東大學;2008年
5 姜玫;論選舉訴訟制度在我國的構建[D];青島大學;2009年
6 毛漢青;19世紀英國選舉改革之自由主義政治文化[D];復旦大學;2010年
7 周密;論我國公民選舉權利救濟制度的完善[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付宇;人大代表任職資格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義紅;胡娟;;代表選舉中建立競選制度的思考[J];楚天主人;2002年03期
2 張維迎;法律制度的信譽基礎[J];經(jīng)濟研究;2002年01期
3 唐娟;從確認性選舉轉(zhuǎn)向競選性選舉:動因與意義——以2003年深圳區(qū)級人大代表競選群體性案例為解讀對象[J];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4 何鵬程;專職代表制與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J];人大研究;2001年11期
5 周小梅;關于人大代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人大研究;2003年02期
6 李凡;從潛江人大選舉事件看中國基層民主的發(fā)展[J];人大研究;2004年04期
7 倪星;;論民主政治中的委托—代理關系[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N];南方周末;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紫翰;選舉制度發(fā)生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0年02期
2 孫彬;我國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改革初探[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0年02期
3 胡盛儀;;西方國家選舉制度的發(fā)展及啟示[J];楚天主人;2000年04期
4 孫彬;中國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歷史回溯[J];中共黨史研究;2001年02期
5 譚衛(wèi)華;西方國家的選舉制度及其啟示[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3期
6 黨國英;探索鄉(xiāng)村民主政治發(fā)展之路——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長選舉制度改革》[J];中國改革;2001年07期
7 張偉;英法美三國選舉制度比較[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王元仁;關于完善人大選舉制度的幾點設想[J];行政與法;2002年12期
9 李伯鈞;代表選舉要引入或完善三種機制[J];海南人大;2002年06期
10 唐元松;;選拔制度與選舉制度辨析及啟示[J];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02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雷;安中業(yè);;芻議我國人大代表選舉制度改革的方向[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1輯)[C];2006年
2 袁達毅;;中國選舉制度改革論綱[A];第二屆中國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楊敏之;;改進和完善人大選舉制度的思考[A];新時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4 羅倩;許艷娜;;人大代表選舉引入競爭機制不等于是西方的競選[A];貴州省2004年憲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辛秋水;;“組合競選”和“海選”誰與爭峰?——兩種選舉制度模式對比調(diào)查的報告[A];第二屆中國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盧福營;王琳;;尋求性別平等的選舉制度創(chuàng)新與現(xiàn)實遭遇——浙江省X、T鎮(zhèn)的女村委專職專選調(diào)查[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鄧建中;;切實有序推動農(nóng)民平等選舉權的實現(xiàn)——從限制的到平等的選民觀念變革及制度變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彬;變革選舉制度治療“賄選”[N];東莞日報;2013年
2 富東燕;劉乃蘭:完善村干部選舉制度[N];中國婦女報;2007年
3 甄言;對西方選舉制度真相的研究與思考[N];北京日報;2010年
4 彭,
本文編號:853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85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