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林達《歷史深處的憂慮》三部曲
本文關鍵詞:評林達《歷史深處的憂慮》三部曲
【摘要】:林達的《歷史深處的憂慮——近距離看美國》姊妹篇三部曲通過講述及分析"辛普森案"、"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白水門案"、"水門事件"等個案,微觀系統(tǒng)地介紹美國憲政文化聯(lián)邦與州的關系,選舉制度、三權分立與相互之間平衡監(jiān)督的運行原則。以及美國百姓在社會不同階段對自由與代價的選擇。
【作者單位】: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林達夫婦 歷史深處的憂慮 美國憲政文化
【分類號】:D771.2;D971.2
【正文快照】: 林達是夫丁鴻富,妻李曉琳的筆名,他們1952年出生在上海,文革期間中斷學業(yè),插隊于黑龍江;謴透呖己罂既胪瑵髮W,李曉琳后來考取碩士研究生,師從陳從周學習建筑。夫婦于九十年代初移居美國,最后定居在喬治亞州的鄉(xiāng)下。在國內(nèi),他們主要從事建筑相關工作,出國后同樣“干的活在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順武;;試論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變——基于民事主體視角之解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2 方政,楊正群,劉英;休謨因果聯(lián)系的人性論基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徐孝霞;道德情感教育中的“同情”與“移情”[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張允熠;;人性與境界——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于人的本質(zhì)論述的相似和相異性辨析[J];蚌埠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關巍;;休謨對理性主義道德論的反駁和情感主義道德論的建立[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關巍;于泉蛟;;近代情感主義倫理學思想的理論沿革與價值[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朱穎;;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現(xiàn)代性邏輯——基于現(xiàn)代性理論及后現(xiàn)代變體的考察[J];北方法學;2008年05期
8 鄭麗萍;丁善超;;拿來之后——期待可能性本土化之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薩·巴特爾;;論休謨的德性效用價值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劉復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事實與價值[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云鶯;;恥感、恥德與公共文明的培育[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2 萬俊人;;政治如何進入哲學[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3 杜疆;;試論歸納問題及波普爾的解決方案[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4 程恩富;;新“經(jīng)濟人”論:海派經(jīng)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4)[C];2004年
5 劉志廣;;財政制度變革與現(xiàn)代國家的構(gòu)建——關于國家治理模式的新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6 胡軍良;;超越“是”與“應當”之緊張:哈貝馬斯對話倫理學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鄧春玲;;論經(jīng)濟學中的人——經(jīng)濟人[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肖士英;;倫理知識之基礎淺辨[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9 張俊;;公私利益選擇與公共品供給動態(tài)有效性:經(jīng)濟思想史的視角[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jīng)濟學說與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10 劉鵬;;大陸法系刑法學期待可能性理論評介[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1輯)[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2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gòu)[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5 崔紹懷;中國魯迅《野草》研究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文紅;欠發(fā)達地區(qū)森林旅游開發(fā)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9 匡宏;休謨道德哲學中的情感與理性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宗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小型私營企業(yè)誠信問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華麗;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論分析及培養(yǎng)途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姜義穎;休謨的技術觀剖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王繼文;公共產(chǎn)品的法律調(diào)整模式選擇及其制度構(gòu)建[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昊欣;稅務稽查效率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張宜琳;茨威格與施蟄存小說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學;2010年
7 左傳韻;從畏懼的面對到平靜的領悟[D];南昌大學;2010年
8 廖亞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域下信仰系統(tǒng)的建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鑫;中美國際貿(mào)易摩擦中的倫理問題探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王太盈;斯密思想的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雪屏;試論我國憲政文化的缺失及其構(gòu)建[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徐雅玲;憲政、憲政文化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高軍;;試論當代中國的憲政文化建設[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李妲;徐德剛;;憲政文化結(jié)構(gòu)初探[J];法制與社會;2007年10期
5 董文芳;;憲政文化與和諧社會構(gòu)建[J];東岳論叢;2008年06期
6 夏新華;;民初法國憲政文化對中國立憲的影響[J];求索;2008年05期
7 張志昌;;一種文化視閾下的憲政概念及憲政文化功能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郎繼棟;;感悟憲政文化[J];法制與社會;2009年22期
9 張芳;張艷;;憲政文化之功能缺失與程序補救[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張艷;張芳;;我國憲政文化之發(fā)展前瞻[J];河北法學;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懷印;;論埃及憲政文化的多元性[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2 程波;;論美國對抗性憲政文化及其在20世紀的發(fā)展變革[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西方憲政的發(fā)展及其變革[C];2004年
3 張千帆;;憲政文化與制度建構(gòu)芻議[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盧子娟;全面推進憲法的貫徹實施[N];法制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莎莎;我國憲政文化培育路徑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李寶東;試論我國憲政文化建設的途徑[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張昌武;論當代中國憲政文化的建設[D];南昌大學;2012年
4 朱偉;憲政文化釋義[D];湖南科技大學;2007年
5 董文娟;論日本憲政文化對民初中國立憲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9年
6 高銘檜;論法國憲政文化對近代中國立憲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9年
7 王鈺梅;對中國憲政文化的反思[D];河北大學;2009年
8 丁峰;論蘇聯(lián)憲政文化對中國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4年
9 常旭;中國近代憲政文化的回顧與展望[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8年
10 張丹;中國憲政建設的文化路徑[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849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8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