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勞動力的社會保障便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流動勞動力的社會保障便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跨國流動 勞動力人數(shù) 國際勞工組織 公共養(yǎng)老金 多邊協(xié)議 轉移接續(xù) 億人 社保制度 南南 貝弗里奇
【摘要】:正近年,勞動力跨國流動規(guī)模不斷增大,據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2010年全球流動勞動力人數(shù)已近1.05億人。由此引致的跨國流動勞動力社會保障便攜性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跨國流向不同,社會保障的便攜性面臨的問題也不同。勞動力跨國流動方向有三類:發(fā)展中國家流向發(fā)達國家,即"南北流動",占1/3以上;發(fā)展中國家間流動,即"南南流動",占1/3以上;發(fā)達國家間流動,即"北北流動",不足1/3。勞動力跨國流動包括離國、工作和回國三個階段。不同階段面臨的主要風
【作者單位】: 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
【關鍵詞】: 跨國流動;勞動力人數(shù);國際勞工組織;公共養(yǎng)老金;多邊協(xié)議;轉移接續(xù);億人;社保制度;南南;貝弗里奇;
【分類號】:D57;F249.1
【正文快照】: 近年,勞動力跨國流動規(guī)模不斷增大,據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2010年全球流動勞動力人數(shù)已近1.05億人。由此引致的跨國流動勞動力社會保障便攜性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跨國流向不同,社會保障的便攜性面臨的問題也不同。勞動力跨國流動方向有三類:發(fā)展中國家流向發(fā)達國家,即“南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輝;;淺析跨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現(xiàn)狀[J];天津社會保險;2010年06期
2 李鴻階;移民跨國流動社會形態(tài)及其發(fā)展趨勢——以中國福建沿海地區(qū)為研究對象[J];東南學術;2004年S1期
3 李尊然;;國際法維度中的勞動力跨國流動[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06期
4 谷家榮;;滇越邊民跨國流動與社會穩(wěn)定研究——基于國家、地方與邊民的視角[J];廣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5 李文;東北亞人口跨國流動與遷移的難點與問題[J];當代亞太;2001年05期
6 佟應芬;;20世紀70年代以來東南亞女性跨國流動的特點與影響[J];南洋問題研究;2009年01期
7 王輝耀;;精英為何移往他國?[J];中國經濟報告;2013年03期
8 劉國福;;試析新型跨國流動人員管理制度:國籍和居留相結合原則[J];西部法學評論;2010年01期
9 姚俊英;;越界:廣州H華僑農場越南歸僑跨國流動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王岳川;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知識分子[J];科學中國人;200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趙可金;;人文外交:興起、理論與機制[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號(總第8期)[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本報記者 耿雁冰;投資項下審批有望逐步放開[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
2 雷鵬;談經濟全球化與勞動力跨國流動[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3年
3 岳頌東(作者為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東北亞區(qū)域經濟合作與勞動力跨國流動[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2年
4 ;喬新生:促進人力資本跨國流動關鍵何在[N];中國社會報;2004年
5 商報記者 王可;歐盟4億歐元培養(yǎng)“歐洲公民”意識[N];北京商報;2010年
6 林隱人;中國人才跨國流動機會多多[N];組織人事報;2000年
7 許藝敏;阻擊黑錢跨國流動不易[N];國際商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牛福蓮;世界期待亞洲創(chuàng)新信用體系[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曲哲涵 許志峰 田俊榮;冷靜面對“新移民潮”[N];人民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徐苗;跨國流動群體的整體性適應[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孫照吉;中國勞動力跨國流動影響因素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4年
3 李惠;我國勞動力跨國流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艾一平;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國流動的成因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姜善;論延邊州朝鮮族農村婦女跨國流動問題[D];延邊大學;2012年
6 趙海燕;短期資本跨國流動與國家管制的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6611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6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