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美國反恐政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二十世紀美國反恐政策研究
【摘要】: 恐怖主義作為一種古老的政治現(xiàn)象早已有之。但是現(xiàn)代意義上國際恐怖主義的真正爆發(fā)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自此以后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活動層出不窮,持續(xù)不斷,對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造成重大影響,當前它已經成為危害人類社會安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迫切需要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努力來防范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 在恐怖主義狂潮日益泛濫的過程中,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恐怖襲擊,其中美國一直是恐怖活動襲擊的首要目標。據(jù)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全球每年發(fā)生的國際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中,平均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針對美國的,這一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的思考,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論文分三個部分展開闡述。第一部分為美國反恐政策的緣起。主要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反美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日益頻繁的現(xiàn)象出發(fā),分析了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為美國反恐政策的演變。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劃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分別進行闡述,內容主要涉及到反恐戰(zhàn)略的確立、反恐機構和武裝力量的設立、反恐法律文件的修訂等方面的問題。第三部分主要是對美國反恐政策面臨的困境進行的反思。
【關鍵詞】:二十世紀 美國 反恐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D771.2
【目錄】:
- 引言5-6
- 一、 美國反恐政策的緣起6-23
- (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反美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泛濫6-9
- (二) 美國成為國際恐怖主義襲擊主要目標的原因分析9-23
- 二、 美國反恐政策的演變23-39
- (一) 美國早期的反恐政策(二十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末)24-28
- (二) 八十年代美國的反恐政策(1980-1989年)28-32
- (三) 后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反恐政策(1990-1999年)32-39
- 三、 美國反恐政策面臨的困境39-46
- (一) 當前美國的反恐政策存在諸多問題39-43
- (二) 國際社會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來共同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43-46
- 結論46-47
- 注釋47-50
- 參考文獻50-52
- 后記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洪燭;;圣壇上的魯迅[J];杭州(周刊);2011年05期
2 張家棟;;國際反恐進入2.0時代[J];社會觀察;2011年09期
3 次多;;日光城里的回族人[J];回族文學;2011年04期
4 向小元;;傣劇藝術創(chuàng)新與欣賞[J];今日民族;2011年04期
5 ;走出“9·11”[J];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34期
6 劉則永;;東瀛涌動革命潮[J];團結;2011年03期
7 石紅帥;;真刀真槍100戰(zhàn) 一個邊防老兵的火線青春[J];中國邊防警察;2011年07期
8 杜立強;;褚墨藏珍 傳承文明——記滿族收藏家李巨炎[J];今日民族;2011年04期
9 杜紅娟;;西柏坡 紅色小鎮(zhèn)展新顏[J];農村工作通訊;2011年13期
10 馬芳;;踐行環(huán)保,志愿者在行動[J];黨的建設;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華清;張紹鈴;;梨品種奧嗄二十世紀S_4~(SM)-RNase基因的分子及遺傳特性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十屆二次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趙彥云;伍業(yè)鋒;;GDP: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A];北京市第十一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論文選編[C];2001年
3 吳根友;;二十世紀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轉換——對馮友蘭哲學史范式演變之反思[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顧國達;;二十世紀后期世界蠶絲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展望[A];中國蠶學會面向21世紀蠶業(yè)振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5 許慶如;;二十世紀以來清代義學研究綜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張愛卿;;二十世紀動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武克全;;在宋慶齡與二十世紀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A];宋慶齡與二十世紀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0年
8 張利民;;試說二十世紀中國思想文化成就的宏觀估價[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9 張文芳;吳良寶;;二十世紀先秦貨幣研究述評[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C];2002年
10 王曉英;;二十世紀西方女性文學的審美特征[A];終結與起點——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俊揚;美反恐政策首次大調整[N];中國國防報;2005年
2 彭念;美國反恐,亞洲巨變[N];國防時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安崢;美十年反恐未能治本[N];解放日報;2011年
4 駐聯(lián)合國記者 唐宇華;“9·11”十年:“美式反恐”越反越恐?[N];文匯報;2011年
5 王蘭葆;影響二十世紀的二十位科技巨人[N];安徽經濟報;2000年
6 劉寫意;日本和美國簽訂協(xié)議相互簡化通關手續(xù)[N];中國貿易報;2009年
7 楊晴川;“9·11”前夕,美反恐政策到底什么樣[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8 本報實習生 馬元珍;記錄回味二十世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9 佳木;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建筑師 密斯·凡德羅[N];中國建材報;2001年
10 據(jù)《百大醫(yī)學發(fā)現(xiàn)》杜陽整理;二十世紀重大醫(yī)學發(fā)現(xiàn)[N];中國消費者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姿;二十世紀中國鄉(xiāng)土的浪漫書寫[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星;二十世紀英國奇幻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海波;二十世紀中國左翼文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王彩霞;二十世紀中國學校校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趙汝慶;二十世紀以來香港中文報紙語言的變異[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余偉良;二十世紀的中國學位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溫潤;二十世紀中國絲綢紋樣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林能杰;二十世紀日本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包平;二十世紀中國農業(yè)教育變遷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10 劉洪濤;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民粹主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曉立;二十世紀美國反恐政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檀芳;美國反恐政策的文化動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萌;論二十世紀90年代中國女性油畫家及創(chuàng)作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唐瑛;“妙悟”說的二十世紀研究綜述及其對中國古代文論的傳承[D];西北大學;2002年
5 畢瓊;9·11后美國反恐政策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棟;二十世紀《淮南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賈彥彬;二十世紀唐傳奇研究綜述[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石睿;探尋精神的歸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煜;移民作家筆下的二十世紀“上海書寫”[D];蘇州大學;2011年
10 蔣建華;二十世紀中國新詩的悲劇意識[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73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7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