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沙夫人道主義思想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03:11
沙夫的人道主義思想圍繞人類個體這一主題展開,通過對青年馬克思人學思想的挖掘,形成對個體概念的深入分析,逐步深化對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生存、人的地位、人的異化等問題的探討,對社會中造成人性扭曲的現(xiàn)象進行了深刻反思,為克服人性的異化,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積極尋找解決辦法。本篇論文主要圍繞以下四個部分展開。1.沙夫轉(zhuǎn)向人道主義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依據(jù)。本章主要講述波蘭根據(jù)自身文化傳統(tǒng)、對斯大林主義的批判及對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繼承,催生了以沙夫為代表的新馬克思主義者的反思。沙夫開始反思作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從認識論和語義學的研究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人類學的研究。2.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基礎(chǔ):人的哲學。本章以存在主義在波蘭興起的原因分析為背景,通過對薩特存在主義的批判,沙夫強調(diào)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解釋個體,通過對生活意義的回答、對個體自由的解釋及其與歷史必然性關(guān)系的探討,闡明個體與社會的辯證關(guān)系,形成對人的哲學的思考。3.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核心:人類個體。本章通過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的回顧,闡明馬克思思想整體性及個體問題的重要性;以馬克思主義的個體概念為基礎(chǔ),對人類個體概念進行多維度分析,確立了現(xiàn)實的...
【文章來源】: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一、沙夫轉(zhuǎn)向人道主義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依據(jù)
(一)波蘭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
(二)對斯大林主義的批判
(三)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對沙夫的影響
二、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基礎(chǔ):人的哲學
(一)存在主義對大眾的吸引力
(二)對存在主義的批判與人的問題的提出
(三)對生活意義的回答
(四)個體自由與歷史的必然性
三、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核心:人類個體
(一)沙夫?qū)︸R克思早期思想的分析
(二)以人類個體為核心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沙夫?qū)Ξ惢碚摰难芯?br>四、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最終目的:尋求幸福
(一)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基本特征
(二)沙夫?qū)體自由與個人幸福的條件的構(gòu)想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以個體問題為核心的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讀《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個體》[J]. 陸鵬飛. 學術(shù)交流. 2016(01)
[2]沙夫異化概念中的矛盾[J]. 塔杜什·布克辛斯基,馬建青. 學術(shù)交流. 2015(07)
[3]從沙夫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J]. 李帆,吳國清. 中外企業(yè)家. 2011(12)
[4]論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的本質(zhì)特征[J]. 裴德海. 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5]論馬克思關(guān)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的當代功能——兼評亞當·沙夫?qū)︸R克思主義現(xiàn)實意義的論證[J]. 陳學明.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0(01)
博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及其在當代中國實踐研究[D]. 王宵前.南京大學 2013
[2]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研究[D]. 孫芳.黑龍江大學 2011
[3]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D]. 陳樞卉.蘇州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亞當·沙夫人道主義思想探析[D]. 李博.四川師范大學 2014
[2]馬克思的幸福觀研究—揚棄異化的幸福觀[D]. 韓雪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3
[3]亞當·沙夫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理論轉(zhuǎn)變[D]. 張秀娟.復(fù)旦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215730
【文章來源】: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一、沙夫轉(zhuǎn)向人道主義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依據(jù)
(一)波蘭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
(二)對斯大林主義的批判
(三)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對沙夫的影響
二、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基礎(chǔ):人的哲學
(一)存在主義對大眾的吸引力
(二)對存在主義的批判與人的問題的提出
(三)對生活意義的回答
(四)個體自由與歷史的必然性
三、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核心:人類個體
(一)沙夫?qū)︸R克思早期思想的分析
(二)以人類個體為核心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沙夫?qū)Ξ惢碚摰难芯?br>四、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的最終目的:尋求幸福
(一)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基本特征
(二)沙夫?qū)體自由與個人幸福的條件的構(gòu)想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以個體問題為核心的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讀《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個體》[J]. 陸鵬飛. 學術(shù)交流. 2016(01)
[2]沙夫異化概念中的矛盾[J]. 塔杜什·布克辛斯基,馬建青. 學術(shù)交流. 2015(07)
[3]從沙夫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J]. 李帆,吳國清. 中外企業(yè)家. 2011(12)
[4]論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的本質(zhì)特征[J]. 裴德海. 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5]論馬克思關(guān)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的當代功能——兼評亞當·沙夫?qū)︸R克思主義現(xiàn)實意義的論證[J]. 陳學明.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0(01)
博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及其在當代中國實踐研究[D]. 王宵前.南京大學 2013
[2]沙夫人道主義思想研究[D]. 孫芳.黑龍江大學 2011
[3]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D]. 陳樞卉.蘇州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亞當·沙夫人道主義思想探析[D]. 李博.四川師范大學 2014
[2]馬克思的幸福觀研究—揚棄異化的幸福觀[D]. 韓雪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3
[3]亞當·沙夫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理論轉(zhuǎn)變[D]. 張秀娟.復(fù)旦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2157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15730.html